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塑料药酒骗局:45%消费者信“安慰剂”,4组数据揭开养生陷阱

2025-09-10人已围观

2025年塑料药酒骗局:45%消费者信“安慰剂”,4组数据揭开养生陷阱

广东的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两年前花30块钱一对从朋友手里收的“海马海龙”,泡了两年酒,最近清酒坛时居然翻了车——这些“药材”用火烧一下就缩成塑料渣,还散发出刺鼻的塑料味!更离谱的是,他喝了这么久居然没出现明显不适,网友都调侃这是“当代医学奇迹”。

这样的荒诞事不是个案。湖北赵先生泡了七年的药酒里发现塑料海马,网友戏称“这材料能去拿诺贝尔化学奖”;台北郑先生花2万买的“土龙药酒”,20年后炖煮时竟扯出塑料蛇;威海丛女士喝了两年“白花蛇酒”,最后撕出坚不可摧的塑料蛇身。

现在假药材早就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按造假方式和销路分成三类:最常见的是塑料染色款,成本才5元/只,电商平台上一个月能卖3000多只,是低端市场的主力;中等水平的是鱼骨拼接款,仿真度不算低,得靠专业检测才能分辨出来,大约占了30%的市场份额;高端点的则是养殖海马经过化学漂白处理,看着像真货,但本质还是假药材。

消费者肉眼很难分清真假,其实有两个简单办法——用紫外线照射,真药材会有荧光反应;或者直接煮沸测试,塑料一遇热就会变形,马上露馅。不过要警惕,长期喝含塑化剂的药酒,可能会导致腹泻、肝肾损伤这些慢性中毒问题。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塑料泡酒没有任何保健价值,但还是有45%的消费者说自己“感觉精力提升了”。这其实是心理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中医里讲“情志养生”,要是心里认定了这东西有用,可能会暂时感觉状态好点,但这绝不是药材本身的效果。某养生行业调查显示,62%的药酒饮用者都承认“功效主要靠想象”,就像网友说的:“只要瓶子没破,我就觉得在补身体。”

其实不只是国内,全球都有各种奇怪的泡酒。东南亚的蜥蜴酒,用毒蜥蜴和蛇类浸泡,号称“驱寒圣品”,但实际存在微生物超标风险;中越边境的鼠崽酒,把活体幼鼠直接放进酒里,每斤售价超过800元,暗藏鼠疫杆菌感染隐患;柬埔寨的狼蛛酒,用野生狼蛛泡制,当地一年要消耗2吨,很多人喝了会过敏;韩国以前还有粪便酒,用3到8岁小孩的粪便发酵,钠含量超过标准酒类23倍,现在已经被卫生部明令禁止。

现在药酒市场的乱象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2023年,药酒相关的投诉量比2022年激增了78%;因为塑料假药材导致的疾病案例,每年增幅达到42%;更让人担心的是,只有12%的消费者掌握了基础的鉴别技能。

监管部门提醒大家,购买药材的时候一定要留存购买凭证,要是发现药材有问题赶紧送检。其实真正的养生从来不是靠泡这些奇怪的东西,健康生活还是得靠科学指引,别让“养生”变成了“养毒”。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