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看张裕:130年酒企靠工业旅游赚8300万,秘密藏在这组数据里
2025-09-10人已围观
2025年看张裕:130年酒企靠工业旅游赚8300万,秘密藏在这组数据里
提到张裕,很多人先想到家里酒柜里的葡萄酒,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家130年的老酒企,已经靠工业旅游闯出了另一条增长曲线——近三年旅游收入每年稳定涨15%,游客总量破千万,2023年光旅游业务就赚了8300万,同比还涨了8.59%。这种“有流量又有收益”的模式,给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了个醒:老本行里也能挖出新动能。
张裕的工业旅游不是临时起意,早从2002年就埋下伏笔——当年推出中国第一条葡萄酒工业旅游线路,现在全国布局6家4A级景区,从东边的烟台卡斯特酒庄到西边的宁夏摩塞尔十五世酒庄,连成自东向西的产业矩阵。每个景区都有明确功能:烟台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年接待20万人次,藏着130年的酿酒老物件;百年地下酒窖是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踩在百年老酒桶旁能闻到岁月发酵的味道;宁夏的智能生产园区更“潮”,AGV无人车来回运送物料,每小时能灌装25000瓶酒。游客在这儿既能摸到历史,又能看现代工艺——特别是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种植区,依托世界黄金产地的优势,把“种葡萄、酿葡萄酒、学品鉴”做成完整体验链,连摘葡萄都能当成一次“农业科普”。
赶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口,张裕把“工业+文旅”玩出了差异化。先是空间再造:把6.2万平方米的旧厂区改成葡萄酒小镇,保留20世纪初的红砖建筑肌理,又加了“酿酒师傅的一天”沉浸式体验,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新景点;再是文化活化:做了18种交互装置,比如品鉴课堂教你怎么闻香、怎么尝单宁,定制酒标能印上“给爸妈的健康酒”这类暖心话,把静态展陈变成“能摸能玩”的参与式体验;还有技术赋能:用AR复原1892年张裕创始时的作坊场景,数字化呈现橡木桶陈酿的过程,让“老故事”变成可看、可感的“新内容”。这些改变真金白银见效益——烟台葡萄酒城是全球最大的单体葡萄酒工厂,开放生产参观动线后,把“能产多少酒”变成“能吸引多少游客”,人均产能达到700吨,成了行业标杆。
张裕敢这么做,根基还在“品质”二字。作为亚洲首个国际葡萄酒城,集团有37项发明专利,建了“生产基地+院校+研究所”的产学研体系。在宁夏核心产区,用合作社模式带动5000亩葡萄园标准化种植,农药使用量降了63%,亩产效益却升了40%——这背后藏着中医“道地药材”的逻辑:好葡萄酒得用好葡萄,就像好中药得选地道药材。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性平味甘酸,中医认为能补气血、益肝肾,张裕的标准化种植刚好守住了这份“道地”,游客喝到的酒更放心,旅游时还能学养生:比如品鉴课上老师会说“每天一杯干白,不要太甜,有助于气血运行”,定制酒标还能印上“喝葡萄酒的3个中医小提醒”,把玩和养生揉得自然。
张裕的工业旅游,不是简单把工厂变景点,而是把“130年的历史、现代的科技、过硬的品质、养生的内核”拧成一股绳,变成有温度、有内容的体验。近三年的数据已经说明:这条路走通了——既能守住老本行的根基,又能开出新业务的花,给想转型的传统企业做了个实在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