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惠山医院38小时ECMO救援:误饮含乌头碱药酒的生死劫与中毒防控红线
2025-09-14人已围观
2025惠山医院38小时ECMO救援:误饮含乌头碱药酒的生死劫与中毒防控红线
无锡惠山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里,54岁的雷先生正攥着护士的手说“想喝小米粥”——谁能想到,一周前他还因一杯自酿“治风湿”药酒,差点踏入鬼门关。
4月9日傍晚,雷先生突发意识障碍、四肢抽搐被送医,监护仪上的数字让医护倒吸冷气:心室颤动频率高达200-300次/分钟,血压完全测不出。“这是心脏在‘乱跳’,随时会停!”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巍立刻启动急救:5小时内完成超20次电击除颤,同步推注升压药、输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传统手段已难支撑——雷先生的心率仍在波动,生命体征像悬在悬崖边。
“上ECMO!”张巍果断决策。这台“人工心肺机”迅速接管患者的心肺功能,建立体外循环维持全身供氧;同时血液净化设备同步运转,精准清除血液中的乌头碱毒素。38小时后,雷先生的心率终于稳定在80-100次/分钟;次日清晨,他睁开眼睛,第一句话是“我还能活吗?”
毒理学检测揭开了致命真相:雷先生喝的药酒中,乌头碱含量达0.32mg/L,还检出0.15mg/L的新乌头碱。“问题全在药酒里的草乌。”张巍解释,乌头类药材的毒性极强——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仅0.2mg乌头碱就能引发中毒,3-5mg可直接致成年人死亡。雷先生喝的,相当于把“毒液”兑进了酒里。
这样的悲剧并非孤例。2023年成都4人集体药酒中毒,巩先生因摄入15ml含乌头碱药酒,出现持续室颤与多器官衰竭,最终靠ECMO联合连续血液净化脱险;2024年10月苏州报告也显示,5例药酒中毒患者均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最危重者抢救耗时10小时才稳住生命体征。
更令人警醒的是,乌头类中毒的“隐形风险”远超想象:临床数据显示,其占植物性中毒事件的16.8%,病死率高达4.6%(源自国家中毒控制中心数据)。乌头碱的毒性机制“直击要害”——它会开放心肌细胞钠离子通道、干扰钙离子平衡,直接打乱心脏电活动,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2017-2019年全国199起乌头中毒事件,正是这种“隐形杀手”的恶果,导致41人死亡。
“很多人以为中药泡酒‘安全’,其实是误解!”张巍强调,含乌头碱的中药材必须经专业炮制才能入药——比如川乌、草乌要通过蒸煮、晒干降低乌头碱含量,且严禁内服泡酒。江苏省中医院药剂科数据印证:未经炮制的生草乌,乌头碱含量达0.3%-0.5%,比安全剂量高数百倍。“就算要治风湿,也得找中医开正规方子,别用自己泡的药酒‘赌命’。”
其实中医对乌头类药材的使用有严格规范:炮制后的川乌常与甘草、防风配伍——甘草中的甘草酸可中和部分毒性,防风能增强祛风效果,既治病又控险。但普通人不懂这些,自行采生草乌泡酒,反而把“药”变成了“毒”。
雷先生的经历给所有人敲了警钟:若喝药酒后出现口唇麻木、心慌胸闷、手脚发抖,必须立刻催吐并送医——乌头碱中毒的黄金救援时间极短,晚一步可能就错过生机。“别拿健康试‘偏方’,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张巍说。
如今雷先生已转入普通病房,他说最想告诉大家:“药酒不是‘万能药’,喝错了真的会要命。”而这场38小时的救援,不仅是ECMO的“生命奇迹”,更是给所有迷信“偏方”的人,上了一堂血淋淋的中毒防控课。(数据源自国家中毒控制中心、江苏省疾控中心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