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2年万吨线投产:柘荣“太子参黄精酒”串起1.2万亩中药材共富链

2025-09-17人已围观

2022年万吨线投产:柘荣“太子参黄精酒”串起1.2万亩中药材共富链

柘荣县英山乡凤洋村的叶万春最近总盯着地里的太子参笑——今年他种的参能按90元/公斤的保底价卖给中食北山酒业,比过去市场价波动时多赚了近三成。这坛刚启动万吨生产线的“十二时辰?太子参黄精酒”,不仅让他的收入稳了,还把柘荣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太子参从“原料仓库”推上了保健酒货架。

作为全国首个含太子参成分的保健酒,“十二时辰”光万吨产能就需要系统性消化本地农业资源:每年要消耗600吨太子参、400吨黄精,还有超万吨黄金糯稻,再加女贞子、五味子等10余种地道药材。企业负责人陈桂清说,这种“订单农业+精深加工”模式,把山区零散的药材种植串成了闭环产业链。

柘荣有“中国太子参之乡”的名号,百年种植史孕育出的太子参品质独特,但过去受限于“保健食品原料”定位,产业化进程一直慢。2012-2020年,当地太子参收购价波动幅度达37%,参农种得提心吊胆,积极性早被磨没了。转机出现在2012年——中国食品工业集团联合本土企业组建中食北山,花十年攻克技术难关,终于拿到“蓝帽子”保健食品批文。研发团队把《北山酒经》的古法智慧揉进现代工艺:用220米深层矿泉水(锌含量0.82mg/L、锶2.34mg/L)浸泡药材,-5℃低温过滤锁住活性成分,二次发酵技术让产品健康功效比传统工艺提升了40%。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太子参补元气、黄精滋肾阴,搭配黄金糯稻养脾胃,几味药材的组合刚好踩中了现代人对“温和养生”的需求。

订单农业是让农户安心的关键。凤洋村的叶万春算过明细账:过去市场价最低时太子参才卖50元/公斤,现在保底90元,年收入增幅稳定在25%以上。30公里外的黄柏乡蒲头村,种植户陈瑞弟正在整修黄金糯稻田埂——企业承诺以350元/担收购,按亩产700斤算,2亩山地一年能赚近5000元,比种传统作物增收近3倍。

技术壁垒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建了数字化提取车间,全自动控制系统能精准分离药材有效成分,再加上红曲菌种优化技术,甲醇含量被压到0.02g/L以下(远低于国标≤0.4g/L的要求)。权威检测证实,这款酒中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成分含量是传统工艺产品的1.7倍,体力疲劳缓解指数提升了62%。

现在,企业已建成2300亩黄金糯稻示范基地,同步推进黄精、黄芪等原料基地建设。“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让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年增长率维持在15%以上,户均增收突破8000元。柘荣的太子参,终于从“土里刨金”变成了“酒里酿富”。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