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2年温州193批次食品抽检:99.48%合格,1批次猕猴桃酒酒精度超标引关注
2025-09-21人已围观
2022年温州193批次食品抽检:99.48%合格,1批次猕猴桃酒酒精度超标引关注
2022年末,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刚完成一轮覆盖21类食品的抽检——193批次样品交由温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科学研究院、宁波海关技术中心等三家专业机构检测,结果让人安心:99.48%的合格率(192批次合格),仅1批次发酵酒因酒精度偏差成为唯一不合格品。
唯一不合格品:猕猴桃酒酒精度“超标”17.5个百分点
出问题的产品是浙江中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温泰白雲尖”猕猴桃酒(750ml/瓶,批号2022-02-22)。按照产品明示,酒精度应是13±3.0%vol(即10-16%vol),但实测值达到18.8%vol,比标准上限还高了17.5个百分点。
从中医角度看,果酒本应甘润平和,酒精含量过高会改变其“性味”,变得燥热,喝多了易引发口干、上火,尤其体质偏热的人群要格外注意。虽然这个偏差不会直接危害健康,但会影响酒的品质口感,还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4.1.4条款明确要求,标签标注的数值得和实际一致,不然容易让消费者选到不符合预期的产品。
超标背后:工艺、质控、标签的三重漏洞
为啥会出现这种问题?业内专家分析了三个关键原因:
一是工艺控制失准。发酵过程中温度、酵母活性这些核心参数没把控好,糖分过度转化为酒精——相比传统固态发酵,液态发酵更易出现这种代谢失控的情况。
二是质控体系有漏洞。企业出厂检验没做到位:没建立酒精计定期校准制度,缺乏平行样检测机制,甚至连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都没严格执行,导致偏差没被提前发现。
三是标签标注不规范。实测值与明示值差距显著,违反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本质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忽视。
监管快速响应:下架、查封、专项审计齐上阵
发现问题后,属地监管部门立刻启动三级响应:先责令下架同批次产品,查封生产记录和库存基酒,再对企业开展HACCP体系专项审计——就是要从生产全流程查问题,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
大部分食品“很稳”:这些品类表现亮眼
其实这次抽检的193批次里,绝大多数食品都保持了高水准,几个重点品类的质量亮点尤其突出:
速冻食品:抽了28批次,思念、五丰等品牌微生物指标全部<10CFU/g,比行业标准还严。像思念黑芝麻汤圆,馅料占比达62%(行业平均50%),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高馅料含量不仅更实在,也符合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
肉制品:19批次样品中,无穷、红99的亚硝酸盐残留量均值才0.08mg/kg,远低于国标限值。肉制品选对品牌,既能满足口腹之欲,也不用担心过量摄入有害物质。
食用油:12批次抽检中,长安花的过氧化值均≤0.15g/100g,稳定性很好。日常用这样的油炒菜,能减少油脂氧化带来的健康风险。
给消费者和企业的实用建议
对企业来说,得从源头抓质量:可以引入近红外光谱仪实现酒精含量在线监测,或者建“检验数据区块链存证”系统,让每一批次的检测数据都可追溯、不可篡改。
监管部门则要推广“浙食链”溯源系统——2022年已经覆盖90%的酒类产品,再借鉴四川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对高风险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实现系统性监管。
消费者也不用慌:登录“浙里办”APP能实时查在售食品的抽检结果,遇到可疑产品打12345投诉——2022年温州食品投诉办结率98.7%,问题处理很及时。
这次抽检结果,既体现了温州食品整体质量的可控性,也暴露了个别企业的短板。对消费者而言,选对品牌、查好资质,就能放心享受美食;对企业来说,把好工艺和质量关,才是长久发展的根本。(数据来源:温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科学研究院、宁波海关技术中心2022-12-30检测报告)
相关文章
- 2022年温州193批次食品抽检:99.48%合格,1批次猕猴桃酒酒精度超标引关注
- 141岁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现代解码:7大核心功法的医学验证与实操指南
- 2025版浮宫杨梅酒传统泡制技艺全解析——基于732年种植史与实验数据的技艺
- 2025年数据解码:药酒圈粉中老年群体的7大核心优势
- 2025年光瓶酒+火锅:18%渗透率背后的系统化运营密码
- 2025实测:大宇多功能养生壶12项核心数据拆解——从实验室到日常的全场景实用
- 2025实测:玉米面+4味中药酒饵,大板鲫咬钩率翻3倍的配方密码
- 2024-2025中国白酒纯粮甄选指南:从工艺到场景的质价比全攻略
- 昕岸黄精酒:52度里的健康实证——98%透光率、42%宿醉减少率的白酒新体验
- 230尾野生海马涉刑案:2020-2024年海马保护与养生误区的法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