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从1988到2025:一位酿酒匠人的四十年技术深耕与行业贡献

2025-10-04人已围观

从1988到2025:一位酿酒匠人的四十年技术深耕与行业贡献

1988年,刚从发酵工程专业毕业的沈才洪,没选上海进修或省城的工作机会,一头扎进泸州老窖基层——这一扎就是14年。他从制曲、酿造到质检,把十余个岗位轮了个遍,跟着赖高淮等前辈抠“梅瓣碎粮”“回马上甑”的细节,慢慢把酿酒全流程的核心工艺刻进了骨子里。后来他说,那14年不是“干活”,是脚踩泥、鼻凑糟,把酿酒的“门道”学扎实了。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白酒行业时,沈才洪临危受命做国窖1573。他没想着“救急”,而是沉下心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系统性搭起微氧环境曲药发酵、窖池分类发酵、有机酸调控等六大酿酒理论体系——这一套直接让优质酒产出率提升38%。为稳品质,团队对每坛基酒实行“三审三校”:定期尝评跟踪变化,建风味成分数据库,再差异化组合调配。熬了15年,10万亩有机高粱基地通过欧盟认证,国窖1573成了国内首个拿有机认证的高端白酒。

2009年,沈才洪牵头组建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盯着行业三个痛点下功夫。他带团队开发生物降酸技术,把酒糟利用率从不足80%提到96%;制定12项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行业流程;搭产学研协同机制,把实验室和车间连起来。这中心到现在拿了317项专利,发280余篇核心论文,连酒糟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都进了国家863计划——等于给行业搭了个“技术共享台”。

作为非遗传承人,沈才洪最在意“留根”。他编完泸州老窖680年酿酒史志,推动16处明清作坊、1615口古窖池评上国家重点文保——这些都是酿酒的“活化石”。还写80万字《泸型酒技艺大全》,把传统技法变成行业教材。这些年带出8位博士、60位硕士,还有400余名技术骨干——把一身“酿酒功夫”掰碎了传给下一代。

面对消费变化,沈才洪团队盯着“健康白酒”做文章——中医讲“酒性辛温,过饮伤肝”,他们就想做“喝着舒服”的酒。突破传统香型,开发“低醉度、快醒酒”的养生白酒,建GMP车间,在10余个地方建道地药材基地,把56种食药材和酒体融合,推出茗酿、绿豆大曲等三大品系。2017年春季糖酒会,这一系列单场签售破千万。技术上更“较真”:用现代生物技术把甲醇含量压到0.04g/L以下,比传统工艺降62%,却保留97.3%的有益微量元素——守着传统根,用新技术解决健康问题。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