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7-2019永嘉国土员“理财+卖酒”索贿案:小官巨贪的系统化权力异化路径

2025-10-08人已围观

2017-2019永嘉国土员“理财+卖酒”索贿案:小官巨贪的系统化权力异化路径

永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岩坦国土资源所杨某锋(1971年生),从事国土工作近十年,2017至2019年间凭借农村私人建房审批、土地监察的核心职权,织起一张覆盖超百户审批户的敛财网——受贿金额达22.17万元,是典型的“小官巨贪”案例。

据其本人交代,前几年投资失败背负上百万债务,每月仅利息就需偿还9000元。长期经济压力下,这名国土系统“老兵”将审批权异化为“提款机”,未采用传统受贿方式,而是以“投资理财+商品销售”双轨模式规避监管。

他的索贿体系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理财陷阱,强制要求审批户参与“赛比安”“金凤凰”等平台投资,单账号最低投入2700元,平台返利直接回流其个人账户,形成封闭资金链;二是暴利商品,以540元/箱购入“隆曦酒”,转手按3000元/箱强卖,利润率超455%;三是分层协作,联合驾驶员李某全(涉案4.94万元)建立“前台-后台”分工,让非编制人员执行具体索贿行为。正如《中国监察》杂志分析,基层“微权力”异化常始于边界模糊,杨某的套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审批户证词显示,81%的涉案者清楚这是变相索贿:有人像郑某一样,从“拒收现金”被引导至“投资”平台,最终仍掏了钱;林坑村村民也证实,“三千块一箱酒”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种“明绕暗要”的方式,让很多村民有苦说不出。

检察机关认定,杨某受贿金额超20万元,属“数额巨大”;李某全作为共犯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且杨某系“主动索贿”,符合法定从重情节。这背后是基层权力监管的三大漏洞:审批自由裁量权无量化标准、“白手套”式临时工岗位滋生寻租、新型受贿手段识别机制滞后——正如中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监管缺口成了杨某这类“蚁贪”的可乘之机。

长期的经济焦虑也让杨某陷入“思伤脾”的亚健康状态(中医术语,指过度思虑损伤脾胃),可他未选择调理身心,反而将权力当作缓解压力的“捷径”。这种错误应对方式,不仅毁了前程,更给基层权力运行敲响警钟:小权力若失去约束,同样会酿成大腐败。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