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68%年增长的线下爆款,15%占比的线上短板——温州非遗麦麦酒的数字化之困
2025-10-20人已围观
68%年增长的线下爆款,15%占比的线上短板——温州非遗麦麦酒的数字化之困
温州龙湾永昌堡的古色酒楼里,每天都有超500人挤着买郑家园麦麦酒——这家卖“月子酒”的非遗老字号,线下门店火到成网红打卡点,可线上销售占比连15%都不到,明显低于温州农特产品平均42%的电商渗透率。
麦麦酒俗称“月子酒”,承载着温州延续数百年的生育习俗。地方志记载,产妇调养时要喝用乌豆、北枣、当归等二十余味药材泡制的黄酒,这刚好契合中医“产后补气血、调营卫”的理论:当归能补血活血,红枣可健脾益气,乌豆则补肾益阴,组合起来恰好帮产后女性恢复元气。郑氏家族从元代起就在大罗山麓钻研酿酒技艺,独创的盐煨焖制工艺,让酒体既保留了药材的养生功效,又兼具醇厚口感,2012年获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还挂着“浙江老字号”和“省级非遗”两块金字招牌。
在政府扶持下,郑家园于永昌堡景区开了200平米的形象店,除销售麦麦酒、索面、姜茶、红糖四大核心产品外,独创的“老酒纱面汤”日均销量突破百碗。景区旅游推广活动中,该店单日客流量峰值达1.2万人次,传统木质结构的店铺成了网红打卡点,不少穿汉服的爱好者特意来此取景拍摄。
可线上的转型之路满是阻碍。企业曾尝试外包电商运营,但酿造工艺的特殊性——需窖藏5-10年的基酒加上12小时的盐煨加工,导致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物流配送要求极高。郑振晓坦言,去年参加电商培训后尝试自营网店,可页面设计、推广运营等环节仍缺专业团队支撑,目前企业正以优厚待遇招募具备非遗产品运营经验的电商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生产体系已形成规模效应:3000平米园区包含文化展示区与标准化酿造车间,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50余户家庭参与原料供应。但线下渠道年增长率维持在68%的水平,线上销售占比却不足15%,与温州农特产品42%的电商平均渗透率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温州老字号代表,郑家园麦麦酒现存八大系列产品,包含大肚壶、荷叶壶等特色器型,核心配方经三代改良,在保留古法精髓基础上引入电子控温系统,实现传统工艺标准化生产。面对线下火、线上冷的现状,郑振晓正着力构建数字化营销体系,除计划自建官网外,还启动了中央厨房改造,开发即食型纱面汤套餐以适配电商物流要求。
有本地养生案例能印证产品价值:温州一位产妇坐月子时喝麦麦酒炖鸡汤,称其比普通鸡汤更补,奶水也更充足——这其实源于麦麦酒中当归、红枣等药材的药食同源功效,能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可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非遗产品电商化仍需突破三大瓶颈:冷链物流成本控制(生鲜品损耗率超30%)、消费场景重构(从伴手礼转向日常饮品)、年轻客群培育(目前35岁以下消费者仅占28%)。
这家有着数百年技艺传承的非遗老字号,一边守着线下门店的人气与口碑,一边盯着线上15%的占比难题——怎么把老祖宗的手艺,通过数字渠道传得更远,成了当下最现实的挑战。
相关文章
- 68%年增长的线下爆款,15%占比的线上短板——温州非遗麦麦酒的数字化之困
- 2025年医学交叉验证:酒精的双重属性——从黄帝内经到51万人队列的药用与致病
- 2025科学饮酒指南:从神经保护到脾胃养护的6个核心数据
- 2025年最新警示:乌头碱中毒风险与中药安全用药指南
- 从陶坛到玻璃瓶:黄酒与白酒陈化年限的4组关键数据解密
- 2025年最新警示:自制药酒里的乌头碱有多毒?37起中毒事件86%因为它!
- 1895年的肥猪肉酿酒实验:玉冰烧凭“肉藏”工艺成白酒第六大香型
- 2025冬日热红酒养生经:78%有效率背后的伤寒论配伍密码
- 2025年数据解码:粮食酒度数差背后的微生物密码与工艺革命
- 2025版枸杞泡酒全解析:30%生物利用率背后的科学泡法与养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