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烟酒零售门店生存现状:连续3年下滑背后的转型突围

2025-10-22人已围观

2025年烟酒零售门店生存现状:连续3年下滑背后的转型突围

2025年的商业街区里,挂着“清仓转租”的烟酒店早已不是新鲜事——不是老板不想守着店,是这门做了几十年的生意,突然就难以为继了。行业数据显示,我国烟酒零售门店销售额已连续三年下滑,运营成本却以年均12%的速度攀升,这种“收入降、成本升”的剪刀差,让从业者的焦虑从个案蔓延成全行业的共性问题。

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看,消费习惯的变迁早有迹可循: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烟伤肺、酒伤肝”,主动调整生活方式的人明显增多。卫健委2024年18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调查印证了这一点——从2018年的26.6%降至22.1%,直接拉动烟草类目年销售额缩减超300亿元。酒类消费也呈现“两极分化”:高端白酒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120天,而单价50元以下的低度果酒销量同比增长67%——年轻人爱喝这种口感清爽、度数低的酒,刚好契合“少喝但喝好点”的健康需求。这种“一边收缩一边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倒逼经营者重新梳理产品逻辑。

更棘手的是渠道的“降维打击”。电商平台与即时零售的冲击远超预期:2024年酒类即时配送订单量激增83%,夜间应急订单占比达41%。杭州一位连锁烟酒店老板坦言:“顾客进店先扫码比价已成常态,传统30%的毛利率如今只能勉强维持在8%-12%。”全国354万家烟酒店存量市场,正被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渠道分流——2023年线上酒类销售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7.7%。连小区阿姨都学会在团购群凑单买白酒,直播里“厂家直供、比店便宜一半”的话术,彻底消解了传统烟店的“信息差”优势。

转型的关键,是把“商品陈列场”变成“生活服务站”,核心围绕“人货场”重新定义:

第一,商品组合要精准戳中需求。杭州武林商圈某烟酒店用“阶梯式矩阵”破局:保留40%传统畅销品稳现金流,引进30%手工雪茄、单一麦芽威士忌等轻奢品吸引新客,剩下30%配置养生黄酒、花果茶饮——从中医“药食同源”出发,很多老客有“喝温黄酒养脾胃”的习惯,这波调整既留住了熟客,又拉来追求健康的年轻人,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35%。

第二,场景要变成“有温度的社交地”。成都玉林路“烟酒+社区”模式的店验证了这点:增设免费充电站、快递代收等便民服务后,日均进店人次提升2.3倍,连带酒水销售额增长18%。更聪明的经营者会打造“体验式场域”:摆上专业品鉴台配佐酒小食,推出“商务洽谈套餐”(白酒+茶叶)、“聚会狂欢组合”(果酒+零食包)——顾客从“买完就走”变成“坐下来聊”,反而连带消费更多。

第三,数字工具要帮着“省力气”。重庆某区域连锁品牌的经验很实在:搭建云端管理系统实现12家门店库存共享,滞销品周转效率提升40%;会员系统沉淀3.2万用户画像,基于消费数据推送定制促销,复购率升至61%。还有短视频引流——某店主分享“白酒鉴别技巧”吸粉12万,直播带货贡献35%的月销售额,把“等客上门”变成“主动触达”。

其实行业平均净利率只有8.6%,每一分成本都要算计。北京朝阳区某店用智能库存系统把周转天数从90天压到45天,资金占用成本下降37%;人力改成“1名店长+灵活用工”模式,成本占比从18%降至12.5%。这些“琐碎”的微创新,恰恰是在薄利润行业里筑起的“护城河”。

现在的烟酒零售店转型,本质是回归“服务”本质:以前是“我有啥你买啥”,现在是“你需要啥我准备啥”;以前是“守着店熬日子”,现在是“把服务嵌进顾客生活里”。那些先改过来的老板,已经从“生存保卫战”转向“价值创新”——能解决需求的店,从来都不会没生意。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