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数据透视:138家酒类老字号的突围与活法
2025-09-09人已围观
2025年数据透视:138家酒类老字号的突围与活法
全国1054家通过商务部审核的中华老字号里,138家属于酒类企业——占比13.09%。这些攥着几百年历史的老牌子,一边守着祖辈传下的工艺,一边要应对当下的市场考验,怎么“活”出新鲜劲儿,成了共同的课题。
从区域分布看,江浙沪以338家酒类老字号领跑,差不多占总量1/3;京津冀194家紧随其后。往省份里细拆,河北、浙江、山东的酒类老字号最多,其中河北更夸张——酒企占全省老字号的47.5%,几乎一半都是做酒的。还有青海,全省唯一中华老字号就是天佑德酒业。酒种上更是各有特色:138家涵盖白酒、黄酒、葡萄酒等9大类,形成“浓香占西南、黄酒遍江浙、香型多元化”的格局——四川老字号清一色浓香型,江浙黄酒占当地老字号60%以上,湖北还兼容露酒、保健酒等类型,每个区域都带着自己的“酒基因”。
但现实没那么轻松。商务部调研显示,仅12%的酒类老字号保持上市活力,约50%陷入持续亏损。东北21家酒类老字号里,除北大仓等个别品牌,大多因为市场认知度不足慢慢沉寂;西北14家酒企中,天佑德、西凤等头部贡献90%以上产值,马太效应特别明显。反观西南16家,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7家龙头,直接扛下区域75%以上的营收——“强者恒强”的规律,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破局的路,不少老字号已经摸出门道。首先是文化价值重构:泸州老窖连续17年办封藏大典,把酿酒工艺变成文化IP,不仅让“活态非遗”走进年轻人视野,还带动品牌价值涨了37%;丹凤葡萄酒更巧,依托陕西秦岭中医药资源,把葡萄酿造和中医“药食同源”结合,建酒庄集群的同时开发养生果酒,年综合收入到760万元——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得落到产品里。其次是数字化转型:天津海河乳品用大数据扒消费偏好,线上销售额冲去40%;芜湖推老字号直播带货,电商增长率高达210%——数字化不是赶时髦,是抓住年轻人的关键。最后是产业集群:五粮液搞从原料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年利税破517亿元;丹凤县建万亩酿酒基地,带3600户农户每年多赚3万——产业集群不是扎堆,是把产业链拧成一股绳,让大家都受益。
政策也在搭把手。8部门《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意见》出台后,截至2024年底,老字号研发投入同比涨28%,新产品贡献率到35%。安徽迎驾贡酒靠工艺创新,把中高端产品占比从12%拉到41%——政策给推力,企业得接住。
这些从历史里走出来的酒企,正用各自的方式,把“老招牌”变成“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