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从1956到2024:吴少勋与劲酒的百亿养生酒突围史

2025-09-10人已围观

从1956到2024:吴少勋与劲酒的百亿养生酒突围史

1956年冬天,湖北大冶的茅草屋飘着湿冷的煤烟,第七个孩子吴少勋的啼哭没让这户九口之家多几分暖意——全家挤在漏风的土坯房里,最金贵的家当是半袋玉米面,得掰着算着熬粥。初中没念完的他,摸着磨破的手掌在日记里写:“土地能养人,也能困住想跑的人。”

1974年冬天的征兵,成了他第一次“跑”出农门的契机。18岁的吴少勋背着补丁摞补丁的包袱,徒步20公里赶到县城体检站——这一步,把他从放牛娃变成了汽车兵。六年军旅生涯,他从开车到管团支部,连基础财务都摸得门清,更练出“盯着细节想招儿”的本事。1980年转业时,他已经是个能扛事的“多面手”,回到家乡直接当上了大冶纱厂的厂长,上任就把产能提了37%。

就在纱厂干得顺风顺水时,1987年的命运抛来一道狠题:留着稳定效益的厂长不当,去接手负债700万、年产不足500万的御品酒厂?那酒厂太惨——每卖一瓶酒就亏2毛,仓库堆着三年的库存,全靠政府补贴吊着命。可吴少勋偏要试试:他在车间蹲了三个月,发现老师傅们总偷偷用枸杞、当归泡酒,说“喝了身子暖,比纯白酒顺口”。这细节戳中了他——中医讲“药食同源”,为啥不把药材加进酒里?

1989年广交会,他盯着马来西亚华商的定制需求,带着团队熬了45天,终于搞出初代劲酒。第一批6536瓶送到东南亚,很快卖光——这验证了他的判断:中国人爱喝的“有味道的养生酒”,海外也买单!

为了让这瓶酒更稳,他拉了6个中医专家,熬了两年调配方:枸杞补肝肾、当归活气血、黄芪提精神,每一味都踩着中医的老理儿。1993年更拼——他押上全部身家请姜昆代言,央视黄金时段循环播“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这招太灵了,第二年销售额直接冲3000万,比改制前涨了6倍!

1997年国企改制浪潮里,他又赌了一把:抵押房产贷了款,分期付款买断酒厂股权。改制成“劲牌”后,他挥出“三刀”:砍掉34个冗余部门,精简62%的管理人员;引进日本TQM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把品质抓得死死的;建中药材GAP种植基地,从源头守好原料关。三年下来,企业利润率涨到18%,彻底从“烂摊子”变成“潜力股”。

面对资本市场的诱惑,他守了三十年的“三不原则”:不上市圈钱、不盲目扩张、不参与价格战。为啥?他摸准了消费者的脉——产品均价定在15-30块,盯着社区便利店卖。“125ml小瓶装一年卖8亿瓶,相当于每个成年人每年喝半瓶多。”他说,“酒不是奢侈品,得让普通人喝得起、愿意喝。”

品质上他更“轴”:搞起“药材溯源系统”,每批原料要过52项检测,从产地到加工全程盯着;2011年成立持正堂药业,专门做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医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他把传统经验变成标准化流程,让产品功效稳在98%以上。就靠这,劲酒连续13年稳坐保健酒市占率第一的宝座。

数据不会说谎:1989到2024年,企业营收从83万涨到116亿,复合增长率达31.2%;全国布局6500亩药材基地,带动5.2万农户脱贫;累计捐了超3.7亿,光抗疫就拿了1.17亿;手里攥着213项专利,还建了行业第一个数字酿造车间。

现在67岁的吴少勋,还保持着军旅作息——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工作12小时。问他成功的秘诀,他摸着办公桌上的青铜酒爵说:“酿酒跟做人一样,急火出不来好味儿。我们这代人,就想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药食同源’,做成当下人爱喝的‘日常养生酒’。”

从放牛娃到百亿酒企掌舵者,他用三十年证明:所谓“逆袭”,不过是把每一步都踩在实处——踩在中医的老理儿上,踩在消费者的需求里,踩在“慢工出细活”的笨功夫中。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