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0年酱酒热数据透视:资本狂欢下的千亿市场与三大乱象
2025-09-12人已围观
2020年酱酒热数据透视:资本狂欢下的千亿市场与三大乱象
2020年的酱酒市场,热到连“门外汉”都挤破头——贵州茅台营收达977亿元,郎酒、习酒双双冲进百亿俱乐部,国台、钓鱼台等品牌销售额增幅超80%;核心产区仁怀市全年新增酒类企业3501家,同比激增40%。房地产商张师原的经历最有代表性:为收购茅台镇酒厂,他往返德阳与仁怀十几次,却一次次被抬价的卖家截胡,这从侧面把资本争夺的白热化摊开在眼前。
资本涌进来,头部企业立刻开启产能“军备赛”:茅台3万吨技改项目投产,郎酒吴家沟产区产能突破5万吨。猎头市场也跟着烧起来,仁怀酒企用3倍薪资挖品牌运营人才,某酒厂甚至开出百万年薪,就为招到前茅台高管。
不只是资本,其他行业玩家也盯上这块蛋糕。修正药业、巨人集团等业外资本纷纷入场——史玉柱通过黄金搭档控股仁怀一家酒企,修正药业密集考察华商酒业等三家厂,打算做酱酒矩阵。但跨界不是都顺:海航7.8亿收购的怀酒最终折价抛售,娃哈哈150亿投的领酱国酒仅撑5年就清算。也有准备好的:劲牌茅台镇酒业1.3万吨产能2022年落地,洋河收购贵酒后改技术,计划三年量产高端酱酒。贵州省“千企改造”名单里,劲牌、国台、金沙等12家企业获政策重点扶持,产业越聚越密。
热闹背后,乱象早就在滋长。
第一桩是品牌“蹭热度”+滥用名人效应。市场上“季老之徒酒”“耀武扬威品鉴酒”满天飞,瓶型、飘带跟飞天茅台几乎一模一样。某酒企说拿了季克良题字授权,结果被季老本人公开打假。2020年涉及茅台商标侵权的案件同比升67%,仿冒品年销售额估超30亿元。更糟的是,这些仿冒酒大多用工业酒精+香精勾调,杂醇油含量高,长期喝伤肝脾——中医讲“酒为百药之长,但滥饮伤身”,这种酒连“醇和”都没有,反而像“湿热毒药”,喝多了口干、胃胀,甚至失眠。
第二桩是伪概念产品搅局。电商卖爆的“洞藏30年陈酿”,企业才成立9年就敢说存了30年,实际是外购基酒勾调。仁怀市监局2017年就禁了洞藏酒,可现在全网还有200多款“三无产品”,单瓶利润能翻5倍。喝了这种酒,杂醇油超标,中医说“酒性辛热”,杂醇油多更伤阴,容易上火、头疼,根本没酱酒养身的效果。
第三桩是年份标注变营销套路。赖氏家和等品牌在包装上标“20年陈酿”,却没通过中国酒业协会认证。调查发现,有的企业只加微量老酒就敢喊年份酒——某检测机构抽检12款“十年陈酿”,9款真实酒龄不足3年。央视暗访说虚标能让溢价涨3-8倍,可年份不够的酒,基酒储存短,乙醇、醛类没转化,中医讲“辛温之品,久陈则气平”,没陈够的酒性子躁,喝了耗气,反而伤身体。
酱酒的“价格锚点”绕不开1499元——飞天茅台的官方定价成了行业标尺,五粮液、国窖1573都比它低。数据不会骗人:定价超茅台的17款高端酒里,15款年销量不足万箱。白酒专家说,消费者心理价位被茅台锁死了,盲目超价90%会滞销。看具体数据(来自中国酒业协会2020年统计):茅台飞天建议1499元,实际卖2800-3200元,年销1200万箱;青花郎建议1499元,实际980-1100元,年销180万箱;国台十五年建议1399元,实际850-900元,年销95万箱。
问题露头,监管就出手。仁怀市搞“亮剑行动”,2020年查了412起假冒伪劣案,涉案2.3亿元;电商平台下架1.2万件违规商品。但隐蔽销售还在——有直播账号每天卖20万“碎沙酒”,成本30元/瓶,却标扫码价688元。专家呼吁建年份认证体系,可目前只有3%企业通过中国酒业协会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