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稷王山71岁匠人张金成:半世纪古法柿子酒的10道匠心工序

2025-09-13人已围观

2024年稷王山71岁匠人张金成:半世纪古法柿子酒的10道匠心工序

稷王山脚徐家窑村的冬日,71岁的张金成师傅蹲在陶瓮边,指尖蘸着刚启封的酒醅轻抿——这是他守了半世纪的古法柿子酒,今年冬至破冰启封的头茬,比往年多了几分清冽的甜。老人说,要等气温跌破冰点两个月,陶瓮里的百年老柿才把单宁和糖分揉得透,这时候蒸馏,酒才醇,出酒率还能比普通时候多15%。

山柿的底子:海拔1100米的自然馈赠

稷王山区嵌在海拔1100米的山腰,昼夜温差超12℃,百年野生柿树的果子攒足了劲——监测显示,当地柿子含糖量稳在20%-22%,单宁比平原品种高35%,维生素C每100克含43毫克。张师傅捧起一把酒醅,琥珀色的浆体散着山野果香与谷物发酵的复合味:“没有这好柿子,再巧的手也酿不出这股子劲儿。”

麦麸的配比:30斤陈麸调出均匀度

“30斤陈年麦麸,是每100斤酒醅的‘定盘星’。”张师傅用木铲翻拌混合物,指节沾着的麦麸泛着旧旧的光。晋南冬小麦麸皮的纤维含量达38%,比春麦高12%,混进酒醅能在蒸馏时搭起稳定的透气层——经测算,这样能让酒醅受热均匀度提升至92%。他捏了捏混合好的料:“湿度得控制在45%左右,手握成团、碰一下就散,这才是刚好的状态。”

装甑的讲究:见汽撒料锁温差

祖传的木甑换成了改良铸铁蒸馏桶,容量从200斤涨到350斤,但“见汽撒料”的老规矩没变。“每铺5厘米酒醅就停2分钟,等蒸汽渗进去。”张师傅盯着桶顶的蒸汽口,温度监测仪显示,这能让甑内温差始终卡在±1.5℃以内——比直接装满的方式,出酒率多了8%。

气孔的智慧:12个枣木孔加速蒸汽

特制的枣木探棒在酒醅里戳出12个直径8厘米的垂直气孔,像给酒醅扎了蜂窝网。热成像仪拍出来的画面里,蒸汽顺着气孔快速扩散,速度能到2.3米/秒——蒸馏时间缩短25分钟/锅,柴薪省了18%,关键是蒸汽走得匀,酒气不会闷。

冰水的妙用:2-5℃锁72种香气

直径1.8米的铸铁天锅,装的是从山涧挑来的冰水,水温严格卡在2-5℃。“普通井水得半小时才冷凝,这冰水10分钟就行。”张师傅摸了摸天锅外壁,“冷凝快40%,酒蒸汽瞬间变成酒液,能把72种挥发性香气都锁在里面,喝起来层次多。”

文武火的平衡:省柴还能降酒损

蒸酒分两步:先猛火,30分钟把甑内温度冲上85℃;等酒液刚开始冒,立刻转文火,维持98℃恒温90分钟。“这样比一直猛火省22%的柴,酒损率还能降到3%以下。”张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老辈传的‘急火攻、慢火熬’,不是没道理。”

头酒的仪式:200ml敬火神

第一滴酒落进坛里,清亮得像水,酒精度计直接蹦到78.6vol%——比后面的酒高了33度还多。“得敬火神。”张师傅舀起200毫升,轻轻洒进灶膛,“老辈人说,酒是火里炼出来的,得谢火神的帮忙。”完后才正式接酒,通酒的度数稳在45.2±0.5vol%,总酸1.2克/升,符合优质烈酒的标准。

酒里的中医劲:82%风湿缓解率

张师傅举着点燃的酒液,蓝色的火苗烧了147秒,最后只剩2.3%的水。“这酒温性,能通经络。”他拿出笔记本,上面记着30位风湿患者的热敷记录:每天用酒浸过的毛巾敷关节,82%的人疼痛缓解,还没一例烫伤。“中医讲‘温通散寒’,这酒刚好对上。”

酒糟的循环:62%含水率养柴胡

蒸完的酒糟含水率62%,粗蛋白有9.8%,张师傅没舍得扔——试验田里施了酒糟的地块,杂草抑制率达89%,柴胡产量涨了17%。“废物变宝,老辈的‘循环’,得接着做。”

传承的温度:3200斤酒里的人情

张师傅一年酿3200斤柿子酒,自己只留300斤,剩下的早被乡亲们预定光了。腊月里更闲不住,义务帮乡邻加工5000余斤酒醅——“这不是生意,是山里人的情分。老辈传下的手艺,得守住,也得让更多人尝到这股子老味道。”

风卷着稷王山的红壤香吹过来,陶瓮里的酒还在慢慢发酵。张师傅望着远处的柿树,轻声说:“等明年冬至,又能酿一锅好酒。”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