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3年保健酒产销93.4万千升背后:礼品属性、认知差与行业痼疾全解析
2025-09-21人已围观
2023年保健酒产销93.4万千升背后:礼品属性、认知差与行业痼疾全解析
超市酒水区里,保健酒大多挤在货架边缘。店员说,像劲酒这样的大品牌还能靠知名度吸引送礼的人,可多数顾客买的时候根本不清楚功效,就是冲着目标来的。问起产品效果,店员直接讲:“具体得看说明,其实多数人是目标性购买——送礼的多,自己喝的反而不怎么问功效。”这种情况在丰台区某商户那儿也得到了验证:商家只敢说产品有调理作用,绝不敢提疗效,怕踩了宣传的红线。
现在电商平台的宣传倒是“收敛”了:劲酒换成“抗疲劳、免疫调节”这类中性词,海南椰岛更直接,在产品页标上“不能代替药物”。这都是跟着《广告法》走的——保健食品压根不能宣称治疾病,也不能跟药品比功效。可就算宣传合规了,行业里的老问题还是没解决。2019年中国酒业协会出台的《保健酒》团体标准,第一次把保健酒定义清楚:得是以酒类为基酒,添加合规原料,还得有国家保健批号。可市场里照样乱:深圳“清宫御酒”违法加西地那非,涉案金额近千万;甘肃查获2064瓶假冒劲酒;河南一制假窝点查了696瓶假酒和4万余件包装材料。
淘宝上还有不少藏着的坑:标着“男用配方”的泡酒药材,宣传语带性暗示,比如“18岁不会累”。商家嘴上说“不含违禁成分”,可消费者反馈里总有人说“吃了有效果”。更坑的是,有些产品页面藏着小字:“争议协商解决,诉讼得去卖方所在地”——等于提前堵死了消费者的维权路。
想避开这些坑,专家给了三招:先看有没有“蓝帽子”——那是保健食品的法定标志,没这个的一律别碰;再选正规商超或者品牌直营店,别贪便宜买小作坊的散酒;最后别喝私人泡的药酒,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但私人泡的没法控制剂量,容易出安全问题。其实很多正规保健酒会加枸杞、黄芪这些药食两用的食材,比如用枸杞补肝肾、黄芪补气,符合中医“扶正固本”的理念,但本质是调理,不是治病。
行业监测数据说,2015年到2023年,保健酒的需求量从74.93万千升涨到了93.4万千升,产量也跟着往上走,看着是产销两旺。可市场太散了:劲酒占了88.72%的份额,剩下的一点儿市场被古岭神酒、致中和这些品牌分着,典型的“一超多弱”。再看产品结构:2023年保健酒市场规模不到200亿,百元以下的产品占了超70%,150元以下的加起来达90%——这么低端,一方面是大家觉得保健酒就是“便宜的调理酒”,另一方面是基酒标准允许用食用酒精,成本能压下来。
买保健酒的主力是30到60岁的中高收入群体,有意思的是,女性从传统不足30%涨到了45%以上。大家做购买决策时,最看重功效(63%)、然后是安全性(58%),最后才是品牌(55%)——说到底,大家想要的不是“治病的酒”,是“能辅助调理、喝着安全的酒”,可市场上的乱象,刚好戳中了这些需求的漏洞。
相关文章
- 2023年保健酒产销93.4万千升背后:礼品属性、认知差与行业痼疾全解析
- 沪上酒事记:7款经典酒的技术密码与市井记忆(1939-2025)
- 2025立春养生科学指南:用数据锚定春生关键节点
- 2025年保健酒行业全景:88.72%份额向头部集中,区域品牌靠“全产业链”破局
- 2025中医养生实证:老祖宗的三大生命智慧被科学坐实
- 2020-2021年国坛酒业:3000万捐赠、30亿目标下的逆势破局与组织重构
- 8000年酒脉里的植物智慧:从河姆渡到客家酒瓮的泡酒传承
- 2025版泡酒技术实证指南:从基酒到存储的5大核心参数与落地细节
- 2025年医学大数据揭秘:每日二两白酒,真能养生吗?
- 2017中国功能酒论坛:传统酒疗的现代破局——4大技术硬核+2组市场数据解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