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泰山区检察院首例食药刑附民公益诉讼案:98632元销售额背后的食品安全防线

2025-09-22人已围观

2025年泰山区检察院首例食药刑附民公益诉讼案:98632元销售额背后的食品安全防线

2025年4月,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检察院刚办结今年第一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这起案子用“刑事追责+民事索赔”双路径,把危害食品安全的漏洞扎紧了,给老百姓的饮食安全添了层硬屏障。

涉案的所谓“保健酒”里,非法添加了西地那非(Sildenafil)——这是临床治疗男性功能障碍的处方类药物,可它根本不是食品原料啊!中医讲“药食同源”,但处方药得严格遵医嘱用(每次剂量25-100mg),既不能随便往食品里加,更不能和硝酸酯类药物联用(容易引发血压骤降)。更危险的是,它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12.8%的人吃了会头痛,4.6%会消化不良,还有3.8%会出现视觉异常。

时间拉回2018年4月到2019年3月,罗某织了张完整的犯罪网:上游从龚某(另案处理)手里买含西地那非的伪劣保健酒;中间靠淘宝店铺把货铺到全国;结果短短一年不到,销售金额滚到98632.18元,波及29个省级行政区的消费者。

依据《刑法》第144条,检察院认定罗某的主观恶意和客观行为都很明确:他清楚知道产品里掺了有毒有害物质,还通过网络卖给不特定的人群。虽然这类案件基础刑期是五年以下,但他认罪态度好,最后判了有期徒刑一年,还并处罚金2万元。

和传统刑事诉讼不一样,这起案子的民事公益诉讼部分做了创新:不仅全额追缴了罗某的98632.18元违法所得,还要求他在判决生效后30天内,到省级媒体上公开致歉——不是赔钱就完了,得让他给社会一个交代。而且办案前先走了30天公告期,确认没有其他适格主体起诉,这才启动民事程序。

法院2025年6月18日的判决,一下子体现了三个核心价值:一是给了刑事惩戒,有期徒刑加罚金的组合拳;二是补上了民事损失,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全额追回来了;三是做了社会修复,通过媒体致歉消除不良影响。

这起案子能精准定性,离不开科学检测的支撑。检测是省级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做的,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5版)里明确用这种方法测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结果查出来,保健酒里西地那非含量达到50mg/100ml,比临床安全剂量高了好几倍。

其实这起案子给同类案件办起来立了标准:比如行刑衔接,得同步查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赔偿计算就用实际销售额全额追,不能打折扣;修复方式得结合经济赔偿和名誉修复——就像去年邻省有个卖假减肥茶的案子,也是这么处理的。说到底,老百姓养生最怕的就是“假保健”,本来想补补身子,结果吃了掺处方药的食品,反而伤了身。中医说“虚不受补”,乱补比不补还糟,这起案子正好给大家提了个醒。

办案团队里,刑事检察是第二检察部的吕黛婷,民事公益诉讼是第四检察部的牛加娥,技术协作找的是泰安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

(信息来自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检察院年度典型案例汇编,原始素材是司法机关公开文书,涉案人员信息已脱敏。食品添加物质检测数据参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5版)。)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