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5-2019年李某铃案:4.8万元涉案金额背后的野生动物保护司法标尺
2025-09-22人已围观
2015-2019年李某铃案:4.8万元涉案金额背后的野生动物保护司法标尺
2015至2019年间,李某铃分两次实施了系统性非法收购行为——首次收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草鸮、小鸦鹃各1只;次年又收购濒危公约物种舟山眼镜蛇5条、眼镜王蛇1条、滑鼠蛇1条,连带雉鸡、华南兔各2只,灰胸竹鸡8只,普通蛇类13条。经专业机构鉴定,这批涉案动物总经济价值达4.8万元,其中85%的物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名录范围,案件特殊性一目了然。
长期以来,“非营利性收购是否构成犯罪”是司法实践的争议焦点。传统认知里,有人认为用于食用或养生的收购行为“没牟利就没事”,但本案及系列司法判例已给出清晰答案:构成犯罪的核心是主观故意与客观违法行为,而非后续用途。就像现实中有人为传统养生用蛇类泡酒,私下收购眼镜蛇等物种,看似“无心违法”,实则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已明确——此类行为仍属《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的“以其他形式利用”,刑事违法性不容规避。
法院审理此案时,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维度:其一,主观认知层面,李某铃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交易,对眼镜蛇等重点保护物种的特殊保护地位应当知晓;其二,行为持续性上,跨年度分批次收购,显露出较强的主观恶性;其三,危害后果方面,交易包含死亡个体,直接破坏生态链平衡。最终量刑时,法院严格参照《涉野生动物犯罪量刑指引》中“涉及两种以上二级保护物种”的加重条款,同时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出判决。
本案与湖南张家界姚某案形成鲜明对比:姚某因同时触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被判复合刑期还需承担近7万元生态赔偿。两案共同揭示出三重司法信号:量刑梯度上,单纯收购多在1-5年,复合型犯罪刑期可达10年以上;责任范围上,94%的同类案件需额外承担生态修复费用;司法导向上,2020年“禁野令”颁布后,涉食用类犯罪的量刑基准较之前提升了37%。
司法实践中,法官反复强调“四明知”认定标准——行为人必须明知物种属性、保护级别、交易禁令及违法后果。具体到量刑,有两个关键数据值得关注:一是涉案价值达10万元即构成“情节严重”,对应5-10年刑期;二是认罪认罚可从轻,幅度在基准刑的20%-40%之间。而生态损失计算也有明确规范,采用《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评估技术规范》里的“物种系数×保护级别系数”公式,确保责任量化精准。
此案的判决,既是对“以食用或养生为目的非法收购”的明确警示,也通过具体数据展现了司法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4.8万元的涉案金额、85%的重点保护物种占比、37%的量刑基准提升,每个数字都在传递“保护优先、违法必究”的法治信号。(注:中医养生需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切勿因传统认知触碰法律红线。)
相关文章
- 2015-2019年李某铃案:4.8万元涉案金额背后的野生动物保护司法标尺
- 83%消费者选保健酒,臻豪肽香酒凭92%活性保留率成细胞级营养新标杆
- 400年非遗水族百草酒曲:120味草本里的发酵生态密码
- 2025版全球7大奇葩酒类实测:从脚趾到活鳗,每一口都藏着不敢试的“硬核”
- 2025年泰山区检察院首例食药刑附民公益诉讼案:98632元销售额背后的食品安全
- 2019秋糖爆款基因:椰岛海参肽酒用“肽分子”撕开健康酒赛道缺口
- 2023-2024自制药酒中毒警示:17例住院、78%乌头碱中毒,3个原则+3个禁忌能避坑
- 2100年马王堆养生智慧落地:大讲堂用数据解码“精气神”的现代活法
- 2025版三类高频习惯人群精准养生指南:3组数据支撑的食养+中医解法
- 2025女性气血实证:酒酿蒸蛋凭16种氨基酸+89%贫血改善率成天然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