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亳州中医药:1852亿产业底气与国际化突围
2025-09-27人已围观
2024年亳州中医药:1852亿产业底气与国际化突围
全国两会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列为核心议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刚好和亳州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目标对上了。最近亳州办药市开市大典,10家龙头企业一起鸣锣,既是守着老祖宗的中医药文化,也透着产业发展的热乎劲——毕竟这地方是“华佗故里”,1800多年前华佗就在这儿种了第一块药圃,中医药的根扎得深。
千年药都的产业底盘:三个维度撑起1852亿规模
亳州的中医药产业不是凭空起来的,从种植到制造再到贸易,全链条都有硬货。先看规模,2023年现代中医药产业产值直接冲到1852.5亿元,占了全省中医药产业链的半壁江山;中药材专业市场更厉害,一天能交易2800多个品种,年交易额占全国的50%,等于把全球的药材“买进来”“卖出去”。再看产业集群,258家药品生产企业扎在这儿,其中216家是规上企业,济人药业、太阳升医药的产品都卖到了欧美、非洲。还有开放平台,保税仓库、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这些载体早建好了,连续40年的国际药博会没断过,RCEP中医药合作理事会还永久落在这儿。
亳药出海:用“平台+政策”打通三条路
要让中药走出去,光有东西不够,得先铺好路。亳州的办法是“硬件+规则”一起抓:物流上,冷链仓储容量有293万立方米,占了全省的1/3,亳州港多式联运物流园还在建,跨境运费因此降了不少;贸易上,2023年中药材出口到70多个国家,对欧盟的出口额同比涨了16.2%,连安徽首个在新加坡注册的中药专利品种“疏风解毒胶囊”都是亳州造的;标准上更稳,主导制定了333项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的省级标准,还推动13个品种在长三角互认,质量这块儿拿捏住了。
中医药+:把产业融进城市肌理
亳州没让中医药只停在工厂和市场里,而是跟文旅、数智、区域联动绑在一起。文旅方面,2023年接待游客3558万人次,北关历史街区成了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中医药康养旅游收入就有292.7亿元——比如当地搞的“药食同源”体验,用黄芪炖鸡、枸杞粥这些中医“治未病”的方子,让游客边吃边懂中医。数智方面,中药饮片追溯系统覆盖了500多个品种,从种植到销售全流程能查;华佗中医药大模型上线后,研发效率直接提了30%,把老中医的经验变成数字资产。区域联动上,跟沪苏浙48家医院合作,长三角异地医保直接结算,吸引周边80多万人来消费。
往百万人口城市走:三个支撑点攒足劲
亳州想建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靠的是交通、服务和人口。交通上,亳州机场、阜蒙淮城际铁路都在赶工,涡河航道能走500吨级的船,2小时经济圈能覆盖豫鲁苏10个地市。服务上,创成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三甲医院有4家,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覆盖85%的常住人口,看中医方便得很。人口上,近三年靠人才政策新增就业12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快到92万了,城镇化率每年涨1.5个百分点。
亳州的中医药不是孤零零的产业,是串着文化、经济、城市的线——从1800年前的药圃,到现在1852亿的产业,再到往国际化走,每一步都踩着老祖宗的根,又踩着时代的点。就像华佗当年种药圃是为了治病救人,现在亳州做中医药,是让这门老学问活在当下,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