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1.9亿控股京宜生物、3万吨基酒供应链:2022年同仁堂的“药+酒”转型逻辑

2025-10-11人已围观

1.9亿控股京宜生物、3万吨基酒供应链:2022年同仁堂的“药+酒”转型逻辑

提起同仁堂,你大概率先想到国公酒、壮骨药酒这些传了几百年的药酒——可2022年12月,这家三百年的老药企干了件“破圈”的事:掏出1.9亿元控股湖北京宜生物51%股权,第一次把业务触角伸到了基酒供应链领域。

京宜生物不是随便选的标的——它是楚园春酒业的全资子公司,交易前8个月,注册资本突然从10万元暴涨到1.4亿元,从“空壳公司”摇身变成有实际产能的基酒供应商。更关键的是,它扎根宜昌,一年能产3万吨白酒,母公司楚园春手里攥着“楚”“楚派”“楚园春”三个核心商标,在湖北本地酒企里算得上有“地盘”的玩家。

为啥同仁堂选此时进酒业?看看掌舵人就明白了——现任董事长邸淑兵以前管过药酒分公司财务,2021年上任后,一直在推“药酒+食品酒”双轨战略。2022年中报里写得清楚,国公酒这些传统药酒靠新媒体精准营销,已经铺进了京东、阿里等大平台。

其实同仁堂做药酒是有老底的——早在康熙年间,国公酒的配方就传了下来,至今还保留着壮骨药酒等5款保密级产品。2022年9月,他们专门成立养生酒研发中心,把传统药酒技艺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比如新推的“同仁御酒”,用白酒基酒配伍37味药材,定价突破千元,直接冲高端养生酒市场——这背后是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药材和酒搭配,既能发挥药效,又比普通药酒更易入口。

可从财务数据看,这次跨界也有现实压力。2022年前三季度,同仁堂营收109亿元,同比仅微增2.03%;归母净利润10.03亿元,9%的增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再看库存——2022年半年报显示,库存商品高达14.26亿元,跨界酒业刚好能帮忙消化这部分库存。而且酒类毛利率本来就高,说不定能改善企业盈利结构。

其实药企和酒结合早有先例。修正药业和茅台联名推出“修正国鼎”,天士力旗下的国台酒业一年纳税超75亿元,都证明了“药+酒”模式的可行性。但也有反面教训:江中药业旗下的杞浓酒业连续四年亏损,中恒集团才做了14个月白酒就退出市场。白酒分析师蔡学飞指出,药企的渠道网络能赋能酒类销售,但得警惕短期投机行为。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保健酒市场CR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达68%,头部效应显著,新入局者得突破劲牌这类老玩家的渠道封锁。

说到底,同仁堂这次进酒业,是中药主业增速放缓下的突围尝试。2021年,其补益类产品销量下降了21.21%。之前试过咖啡、茶饮,都没做成,可酒不一样——和“药食同源”理念高度契合,协同效应更强。就像中医开的方子,药材和酒是“君臣佐使”的关系,同仁堂做这个,其实是把老本行里的“药”和“酒”重新揉到了一起。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