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68天泡蝮蛇酒喝出神经中毒!2025年连云港老人案例揭蛇酒三大安全隐患

2025-10-12人已围观

68天泡蝮蛇酒喝出神经中毒!2025年连云港老人案例揭蛇酒三大安全隐患

最近,连云港72岁的张大爷因一杯自泡蛇酒突发险情——10月31日凌晨,家住久和国际新城的他突然呕吐眩晕,家人紧急送医才转危为安。张大爷有十年风湿性关节炎病史,7月在云台山采药时捕获一条1.2米长的成年蝮蛇,听亲友说“活蛇入酒疗效好”,便将毒蛇与三七、当归等六味药材一同泡入55度散装白酒。浸泡68天后,他每天喝30毫升(约两汤匙),结果第三天就出现中毒反应。

送医时,老人血压飙升至180/110mmHg,伴随四肢麻木、语言障碍,全是神经中毒的典型症状。急诊科张明远医生解释:“问题根源是蛇毒里的神经毒素未充分降解——新鲜蛇体用55度白酒泡两个多月,毒素根本没消干净。”市中医院毒理实验室数据更直白:蝮蛇毒液中的活性酶蛋白需靠酒精分解,60度以上乙醇得持续浸泡90天以上,毒性降解率才能超过98%(安全阈值);而张大爷用的55度酒,68天仅完成82.3%的毒素分解,远未达标。

这类悲剧在长三角地区并不少见。临床统计显示,自制药酒中毒事件中,蛇酒占比高达63%,远超蜈蚣(22%)、蝎子(15%)等其他品类。2019年广西程某某就是典型案例——他喝了仅泡四个月的眼镜蛇药酒,桡神经损伤严重,一度面临截肢风险。

“药酒不是偏方‘万能药’,得守科学规矩。”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谭清强调三个核心要点:首先,基酒必须选60度以上纯粮酒——中医讲“酒为百药之长”,但度数不够既无法析出药材有效成分,还会残留蛇毒活性;其次,一定要剔除毒蛇头部的毒腺,这是蛇毒主要来源;最后,浸泡周期不能少于六个月,让毒素充分降解。此外,药材并非越多越好,错误搭配可能产生拮抗作用,反而影响效果甚至有害。

规范制作的蛇酒其实有祛风除湿功效。药理学研究证实,蛇毒蛋白酶充分降解后,能促进局部微循环、抑制炎症因子,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辅助治疗作用。但现实是,超过75%的自制药酒存在问题——要么药材配伍错误,要么酒精度不足,要么储存条件不达标。

目前张大爷已转入普通病房,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逐步恢复。院方再次提醒:慢性病患者切勿盲目尝试偏方,药酒炮制宜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