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8年保健酒产业全景:82.92万千升消费量背后的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容

2025-10-16人已围观

2018年保健酒产业全景:82.92万千升消费量背后的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容

2017年国内保健酒产业交出亮眼答卷:生产端产出88.82万千升,同比涨幅10.23%;消费端消化82.92万千升,同比增长9.47%,共同推动市场规模达到325.4亿元。到2018年,行业增速明显跃升,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较上年增长53.7%,正式进入加速发展期。

头部企业差异化竞争各有抓手。劲牌继续稳坐头把交椅——2017年百亿营收基础上,2018财年(2017.6-2018.6)整体增速仍有11.51%,其中健康白酒品类增长最快达33.91%,定制业务也贡献9.77%增速。技术端推进45项科研,涵盖毛铺紫荞酒开发、高产酯小曲研制等关键攻关。海南椰岛在市场布局上发力,210天开发215家经销商,首单签约超8000万元,确立常州、海口等6大核心市场。名酒企业多维度切入:五粮液黄金酒、歪嘴酒持续放量,新推竹荪养生酒一上市就获认可;茅台构建“茅台不老”“古源”品牌矩阵,启动全国产业调研深化战略;泸州老窖以滋补大曲、茗酿双核心驱动,绿豆大曲产品线贡献增量。

产业技术升级聚焦四大核心,推动产品力系统性提升。一是功能实现技术,组方设计与药材提取迭代,像劲酒多组分微量成分检测技术,能精准把控有效成分;二是安全控制体系,完善质量评价标准与行业规范,从源头守牢安全线;三是感官体验优化,改进风味设计与原酒工艺,比如五粮液竹荪酒调整风味配比实现口感升级;四是稳定性提升,创新分离过滤工艺,茅台GMP标准车间就是典型。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专利申请量达610件峰值后,2018年回落至323件,说明技术攻坚进入深水区。

现在喝保健酒的人越来越年轻,18-35岁群体占比突破80%,倒逼产品形态革新。对比国际,我国保健酒占酒类市场比例不足12%(全球均值约18%),存在6%的增长空间。企业针对性做三大创新:功能精细化,推出补肾、抗衰等细分产品;形态多元化,125ml便携装、双支礼盒普及;成分科技化,深度开发苦荞、枸杞等药食同源材料——这和中医“药食同源”理论呼应,比如中医认为苦荞健脾消积、枸杞滋补肝肾,不少企业参考“阴阳调和”思路,用这些材料做针对疲劳人群的保健酒,既合传统养生认知,也戳中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

跨领域合作成技术突破关键。五粮液建“产学研”矩阵,联合中科院、帝国理工等12家机构搭健康酿造体系;茅台4月起启动全国产业协作评估;劲牌建技术中台,集成提取物乳化、酒率提升等14项工艺方案。如今市场集中度提升与龙头技术攻关双向驱动,TOP5企业市占率较上年增8.2个百分点。

横向看,2018年保健酒23.4%的复合增长率,显著高于白酒行业5%的平均增速。从产能利用率看,88.82万千升实际产量对应97.2%的产能负荷,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