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最高法指导案例:餐厅违法售酒担责6%,厘清未成年人饮酒溺亡的责任边界

2025-10-16人已围观

2024年最高法指导案例:餐厅违法售酒担责6%,厘清未成年人饮酒溺亡的责任边界

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其中重庆垫江某餐厅违法售酒致15岁少年溺亡的案件,用司法判决明确了“商家小疏漏可能引发大责任”的边界。15岁初中生胡某(化名)周末和朋友聚餐时,未被餐厅阻拦便买走6瓶啤酒饮用;餐后众人提议去湖边戏水,胡某因酒后反应迟缓、行为失控溺亡。司法鉴定显示,其血液酒精含量达32mg/100ml,确属饮酒后发生意外。

法院采用“过错程度+原因力”双重评估体系划分责任:监护人承担90%主责——判决书指出,胡某父母日常放任其接触酒精,周末等高风险时段也未尽监护义务,长期默许孩子碰酒的行为,显著提高了意外发生概率。《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早有提醒,未成年人对酒精的认知和自控能力不足,家长若不及时干预,相当于把孩子推向危险边缘。

涉事餐厅担责6%——德某餐厅存在三重违法事实:未在收银区、酒水陈列区等3处以上显著位置设置“禁售未成年人”标识;未对35岁以下顾客执行“查身份证—登记—限买”流程;纵容未成年人在店内饮酒。从中医理论看,《黄帝内经》提到“未成年人肾气未充、五脏娇嫩”,酒性辛热易耗损肾精,导致气血逆乱、情绪冲动——这正是餐厅违法售酒与悲剧的间接因果链。法院测算,每售出一瓶违法啤酒,溺亡风险系数提升1.2倍,足以构成侵权责任。

同行未成年人分担4%——六名同伴因未有效劝阻危险行为担责,其中组织聚会的蒋某担1%、参与饮酒的陈某担0.8%,其余四人各担0.6%,均因未履行同伴间的提醒义务。

该案确立三项裁判规则:①违法售酒本身构成侵权责任的“过错”要件;②多因一果案件按“按份责任”划分;③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并行,法院同步发出司法建议督促监管。

法官特别警示:对餐饮单位而言,需落实“三查”流程——查标识、查身份证、查购买量,数据显示严格执行此流程的商家,未成年人购酒率可下降85%;对家庭来说,要建立“酒精零接触”环境,78%的未成年人饮酒事故发生在周末、节假日等家长可控时段,绝不能放任;关于赔偿,本案终审判决餐厅赔偿21183.36元,按重庆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23元的6%计算,为类案提供了明确参照。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