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8鸿茅药酒事件全景复盘:2630次违法广告背后的药品属性之辩与监管纠偏
2025-09-23人已围观
2018鸿茅药酒事件全景复盘:2630次违法广告背后的药品属性之辩与监管纠偏
4月16日,国家药监局向内蒙古自治区食药监局发出专项通知,围绕鸿茅药酒监管提出三项核心要求:一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定,把广告审批流程扎紧;二是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建立系统性的检查机制;三是督促企业自查近五年处罚记录,把整改情况公示出来。与此同时,针对鸿茅药酒由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的论证已同步启动——若最终转成处方药,它将禁止在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打广告,只能通过专业医药期刊做学术推广。
很多人被“每天两口,疾病全走”的广告误导,以为鸿茅药酒是保健酒,实则是正经的中成药:其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5020795(Z代表中成药),1992年由内蒙古卫生厅首次批准,2002年纳入国家统一药品监管体系。功能主治明确为祛风除湿、补气通络等六大病症,还特别标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得遵医嘱用。500ml装卖298元,比普通保健酒贵3倍多。药监部门数据显示,这药近14年累计有137例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是头晕(占42%)、皮肤过敏(28%)、消化系统反应(19%)。中医讲“辨证论治”,鸿茅药酒是药品,得对应体质和病症用,不是日常能当水喝的保健品——就像家里熬的中药汤,对症才能喝,不能天天灌。
更让人意外的是,鸿茅药酒有2630次违法广告记录,创了中国药品广告监管的纪录。违法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夸大适应症,把说明书里“脾胃虚寒”扩展成“治疗胃寒胃痛”,涉及25个省市;二是用患者或卫生技术人员做虚假疗效证明,浙江等7个省查过;三是暗示保健功能,“每天两口”这种话模糊了药品和保健品的边界,全国都有;四是篡改审批内容,2015年新《广告法》实施后还用明星代言,上海就罚过。虽然多地暂停过它销售(18次)、罚过款(每次10-20万),但企业总能“换广告版本-重新申报”绕开监管。反观内蒙古监管部门,十年间发了1192个广告批文,和多地的处罚记录反差很大。就像《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规定的,药品广告得严格按审批内容来,不能擅自改,鸿茅药酒的违规明显踩了红线。
2015年史上最严《广告法》实施后,鸿茅药酒的广告投放量还是没收敛:2016年花了16.5亿做广告,超过脑白金这类传统保健品巨头;2017年1-11月投放量同比涨了55.9%,还是行业第一。跟同类产品比,它的广告密度是莎普爱思的2.12倍(1192条vs562条)。这种“重营销轻合规”的模式,终于碰到政策强纠偏——国家多部委把药品广告列入重点整治领域,违法成本从行政处罚升到了刑事追责。有医药行业分析师说,药品广告的核心是传安全有效的信息,不是夸大疗效拉消费者,鸿茅药酒的例子刚好暴露了部分企业对“药品属性”的认知偏差。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鸿茅药酒的不良反应集中在神经、皮肤和消化系统,这也印证了它作为药品的“治疗属性”——不是随便喝的养生酒。而这次监管动作,本质上是把“药品”拉回它该有的位置:得讲安全、讲对症,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万能保健酒”。
相关文章
- 2018鸿茅药酒事件全景复盘:2630次违法广告背后的药品属性之辩与监管纠偏
- 2025端午养生记:用数据解码粽香、蛋品与草药的“扶正祛邪”之道
- 2025成都春糖数据镜像:6600家参展企业背后的酒企变革逻辑
- 2025年看中宁玺赞:3组核心数据解码枸杞产业的品质与共富路径
- 2025年楠竹竹酒工艺全解析:12项量化指标背后的品质密码
- 2025年健康饮酒新观察:93.6%城市居民养生成刚需,人参酒以科技革新接棒白酒社
- 2025小寒肛肠防护指南:7成热食+体质辨证+3层保暖,守住冬季肠胃与肛周健康
- 2021年江西酒类抽检:29批次仅1批违规,这些品牌守住了酒的本真
- 2021-2022年海马干泡酒案:46尾起步,4.5万尾背后的保护红线与司法回应
- 2015年保健酒违法添加调查:单瓶伟哥成本0.25元,69款产品涉事的高利润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