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10年纯粮筑基,郑酒师在700亿光瓶酒赛道凭何成“纯粮酱香”代名词?

2025-10-16人已围观

《10年纯粮筑基,郑酒师在700亿光瓶酒赛道凭何成“纯粮酱香”代名词?》

光瓶酒赛道的爆发力,藏在近年行业数据里——2020年特殊时期重塑白酒消费格局后,这个主打“去包装溢价”的细分市场直接冲至700亿年规模,年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就在一众品牌拼包装、炒概念的当口,有个叫“郑酒师”的品牌,悄悄成了消费者嘴里“信得过的纯粮酱香”代表。这份心智占位,不是靠营销砸出来的,是十年间扎在品质里的“笨功夫”。

理性,从来都是郑酒师的品质底色。选原料比挑食材还严:黔北红缨子糯高粱是核心——这种高粱淀粉含量高、支链淀粉占比大,中医里说“五谷养人”,它的“养”是酿纯粮酒的基础;再加上云贵高原小麦、赤水河河水,三样凑齐才够格做酱香酒的原料。工艺上死磕“12987”古法:1年只酿一轮,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每一步都像中医熬膏方,慢工才熬得出真味。最关键的是基酒要放5年窖藏,再让大师团队调上百次,把口感磨到“黄金比例”——就像中药配伍,多一味少一味,味道就偏了。

面对行业里资本裹挟的乱象,郑酒师选了“老法子加新脑子”的路子。一方面守着郑氏家族十二代传下来的129味本草制曲秘方——这是茅台功勋人物郑义兴嫡传弟子郑军盛亲手盯着的,就像中医世家的经典药方,差一味都不叫传承;另一方面盯着用户反馈搞创新——从电商渠道收了上百万条消费者的口感评价,专门开发了适口性更强的产品线。这种“古方为体、数据为用”的模式,让它家复购率一直维持在行业高位——像老中医看病,既守经典方,又看病人当下症状调药,能不让人回头吗?

包装上的“理性”,藏着对消费场景的精准拿捏。郑酒师不做“一刀切”的包装,基础款就用经典茅型光瓶,把成本压到最低,适合日常自己喝;高端线就上全手工釉下彩瓷坛加丝帛礼盒,酒体用6年基酒加30年老酒勾调的“老窖坑30”——不管是自己小酌还是商务宴请,都能找到合适的。这种差异化策略,把93%的消费场景都覆盖到了——像中医开方,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凉药,对症了才管用。

支撑这些策略的,是实打实的“硬家底”。天地人和酒业年产3000吨的酿造能力、万吨基酒储备,是产能的底气;酒厂离茅台酒厂仅800米的地理优势,叠加工艺上的传承,是品质的背书;还有布鲁塞尔烈酒大赛金奖这些国际认证,等于给产品加了层“品质滤镜”。疫情期间白酒行业整体承压,它家电商销量反而同比涨了47%——这不是突然的爆发,是十年间每一次选原料、熬基酒、听用户反馈攒下的“硬底子”。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