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肾损伤警示:六旬老人自泡40味药酒,肌酐飙升4倍险丢肾

2025-09-22人已围观

2025年肾损伤警示:六旬老人自泡40味药酒,肌酐飙升4倍险丢肾

65岁的周阿姨最近刚从一场“养生危机”里缓过来——本来想着靠药酒降降肌酐,结果反把自己喝进了医院。今年4月她做常规体检,血肌酐刚好卡在成年女性的正常上限(44-97μmol/L),听说朋友泡的药酒能“调肌酐”,她赶紧照着方子配了40多味药材,每天喝10ml,喝了不到俩月。

8月底开始,周阿姨总觉得恶心、没胃口,下肢还肿起来,再查血肌酐直接飙到328μmol/L——是正常值的4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肾内科一查,确诊是药酒引发的急性肾损伤。幸好及时做了血液透析和护肾治疗,现在肌酐才回到安全线以内。

药酒里的“隐形杀手”:这几类药材碰都别碰

“问题大概率出在她用的药材上。”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唐小铁说,周阿姨的药酒里很可能含有关木通、乌头这类高风险成分——这些药材没经过炮制直接泡酒,里面的马兜铃酸、乌头碱会全溶进酒里。

唐主任拿出临床数据:单次吃5g关木通,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肾小管坏死;含马兜铃酸的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会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生川乌、附子、雪上一枝蒿里的乌头碱,不仅伤肾,还会影响神经和心脏;还有朱砂(汞毒)、雷公藤(肝肾双伤),都是药酒里的“定时炸弹”。

近年统计更直观:非专业炮制药酒引发的中毒事件中,37%是乌头碱中毒,28%会发展成急性肾衰竭;2024年湖北收治的32例药酒相关病例里,超八成是误用了含马兜铃酸的药材。

想泡药酒养生?得先过这3关

唐小铁强调,合格药酒不是“药材泡酒”那么简单,必须满足3个核心条件——

第一关:辨证施治,体质不对等于“吃错药”

药酒得跟着体质走。比如虚寒体质(怕冷、手脚凉),可以选肉桂、生姜这类温阳药材;阴虚火旺(口干、失眠)的人,就得用枸杞、麦冬滋阴——要是搞反了,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

第二关:规范炮制,减毒比“补”更重要

生药材不能直接泡!比如生附子,得经过盐水泡、蒸煮6道工序,才能把毒性降到安全范围——唐主任说,没炮制的生附子直接泡酒,毒性残留能达到92%,喝一口就可能出事。

第三关:剂量控制,多了就是“毒药”

就算是保健类药酒,每天也不能超过15ml;要是含毒性药材,比如乌头、马兜铃酸类,必须控制在5ml以内。唐主任特别提到一个误区:“有人觉得泡得越久越有效,其实不是——实验显示,附子泡3个月,乌头碱溶出量会比初期多4.6倍,更危险!”

这4类人,绝对不能自制药酒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药酒。唐主任列了“禁区”:

慢性肾病患者(肌酐超过正常值1.5倍的)——肾脏本来就弱,酒精和药材毒素双重打击;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酒精会影响降压、降糖药的代谢,容易引发并发症;

过敏体质者——药材里的成分可能诱发皮疹、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正在吃抗生素的(尤其是头孢类)——会引发双硫仑反应,严重的会要命。

“药酒是‘药’不是‘酒’,得先问医生,再动手。”唐小铁反复提醒,现在很多人觉得“偏方养生”靠谱,其实背后藏着大风险——周阿姨的教训就是最好的例子:本来想降肌酐,结果差点丢了肾。

最后想跟大家说:养生从来不是“自己瞎琢磨”,找个靠谱的中医师问问,比什么都强。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