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中药冰淇淋爆火:38元一支的养生噱头与医学风险

2025-09-22人已围观

2025年中药冰淇淋爆火:38元一支的养生噱头与医学风险

上海街头一家新派冷饮店的草本冰淇淋最近火到社交平台刷屏——薄荷西瓜霜、野菊开心果这类猎奇口味常卖断货。店里16款意式冰淇淋里,双拼120克卖38元,三拼150克要45元,甚至有消费者花18元加冬虫夏草当顶料,把传统滋补食材和冰饮混搭出了新花样。无独有偶,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最近也推出三款中药雪糕,其中含姜款打着“冰饮驱寒”卖点引发讨论,但店员坦言,这些产品主要是口味创新,“安神”“止咳”之类标注的功效其实很有限。

这波中药食品跨界早有脉络可循:从养生茶饮、药膳面包到中药咖啡,传统药材和现代饮食的碰撞持续造出市场爆点。《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35岁群体占了健康消费市场83.7%的份额,药食同源类产品成了年轻人的首选。广东某中医馆的“山楂陈皮瘦瘦水”就是典型——15元一杯,日均销量破千。年轻人爱它,是因为山楂能助消化、陈皮可理气,刚好契合“朋克养生”的矛盾心理:既想满足吃甜的欲望,又盼着能“补点健康”。

可从中医理论和医学角度看,这类产品的风险不容忽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就指出三重核心问题:其一,冰淇淋本身属寒凉食物,和中医“寒则伤脾”的理论冲突,就算加了中药,也难改其损伤脾胃阳气的本质;其二,不少添加的药材并非药食同源,比如冬虫夏草,随意搭配可能存在配伍禁忌;其三,未经过辨证就加药材,比如体质偏热的人吃了加姜的冰淇淋,反而容易上火。有研究测算,要让药材达到起效剂量,单支冰淇淋得加15倍以上常规用量,可真加那么多,口感早毁了,过量摄入药材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的接诊数据也印证了风险:连续食用中药冰淇淋的消费者中,23%出现了胃肠功能紊乱,比如胃痛、腹泻,肠胃虚弱者更易中招。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给出了具体消费建议:单次食用量控制在80克以内,避免刚吃完正餐30分钟内食用,优先选枸杞、红枣这类明确的药食同源成分,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必须找专业医师指导。目前市场监督部门已启动专项检查,重点查处违规添加非食用药材、虚假宣传等行为,消费者若遇相关问题,可拨打12315热线投诉。

说到底,中药冰淇淋是“养生噱头”还是“真有效果”,得靠理性判断——口味创新可以尝鲜,但别把健康赌在未经验证的搭配上。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