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营收破313亿:汾酒“名酒基因+惠民定位”的双轨实践与文化深耕

2025-09-13人已围观

2024年营收破313亿:汾酒“名酒基因+惠民定位”的双轨实践与文化深耕

从高端文化到普惠民生,汾酒用三大国家级招牌锚定了清晰的消费分层——作为手握“杏花村”“竹叶青”“汾”三枚金字招牌的企业(2021年品牌价值达377.27亿元,稳坐山西榜首),它把每一款产品都嵌进了消费者的具体需求里。主打文化输出的“汾”系列,承载着千年酿酒技艺,其“清蒸二次清”工艺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传统酿造成了一种文化符号;瞄准健康养生赛道的竹叶青酒,依托1915年巴拿马金奖的百年底蕴,添加枸杞、黄芪等药食同源食材,契合中医“治未病”的养生理念,2021年配制酒毛利率高达63.71%,把养生属性做成了实打实的利润增长点;走亲民路线的杏花村系列更实在,2021年玻汾等大众产品卖出12.91万千升,单价还同比提升7.05%——既守住了老百姓喝得起的底线,又用品质升级拉住了回头客。

6000年的酿酒史,是汾酒最硬核的文化底气。考古实证很扎实——杏花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瓮,把中国谷物酒的历史往前推了整整6000年;作为唯一载入《北齐书》的宫廷御酒,汾酒1500年的品牌演进里,攒下了一套“活态传承”的工艺体系:独创的固态地缸发酵工艺,从原粮清蒸到二次清楂,建立了128道工序的严苛标准;横跨五省的130万亩绿色原粮基地,用“土壤-水源-空气”三重监测机制把住原料关;汾酒博物馆里藏着1300余件历代酒器,构建起酒史、酒器、酒艺等五大文化体系,每年吸引超50万人次参观,把“老历史”变成了“活体验”。

2017年的国企改革,给汾酒安上了“加速器”。组阁聘任制、职业经理人试点这些机制创新,让企业运营效率显著提升——省外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39.91%,一下子跳到2021年的58.77%,市场覆盖全球60余国;2019年完成整体上市,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直接突破313.58亿元,净利润达113.5亿元,稳居行业前三;数字化也没落下,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生产环节数字化覆盖率超85%,单位能耗下降23%,用技术给传统酿酒业加了把劲。

借新华社的全媒体矩阵,汾酒把“文化传播”和“市场拓展”揉成了双轮驱动。内容上搞创新,开发酒器数字藏品、拍《中国酒魂》纪录片,年轻消费群体占比从过去的低水平,提升到37%;渠道上做整合,入驻180余家国内外免税店,跨境电商销售额年增62%,2023年Vinexpo展会签单额直接破亿元;标准上求输出,主导制定清香型白酒国际标准,出口产品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既把文化传了出去,也把市场抢了回来。

从6000年前的小口尖底瓮,到2024年的313亿营收,汾酒的每一步都踩得很实:名酒基因是根,惠民定位是本,混改和创新是翼。它没丢传统的魂,也没忘市场的需,把一杯酒做成了文化的载体、健康的符号、产业的样本。(参考《中国酿酒史》《北齐书》及汾酒集团公开财报数据)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