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2-2025四川中医药海外服务纪实:3.8万人次诊疗背后的技术输出与文化交融

2025-10-17人已围观

2022-2025四川中医药海外服务纪实:3.8万人次诊疗背后的技术输出与文化交融

2022年国庆前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罗婧医师带着艾灸盒、刮痧板这些“中医家伙什儿”,扎进了捷克奥洛穆茨中医中心的“智能运动大会”——没讲复杂的阴阳五行,而是带着大家练易筋经,把针灸、拔罐、刮痧变成免费诊疗服务。三天下来,200多个当地人来咨询,更有意思的是,往年对放血疗法有点犹豫的人,这次有37%主动伸手尝试。连罗婧都感慨:“一场运动会,成了中医认知的‘破冰场’——当地人对传统疗法的接受度,就这么悄悄往上提了。”

十月初,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医讲座直接爆满。罗婧医师站在台上,用三维人体模型一步步演示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讲任督二脉调理时,特意搬出改良版眼保健操:“《黄帝内经》说‘目受血而能视’,这操是按眼部攒竹、睛明穴的经络走向设计的,按揉能促进气血运行。”学员们跟着揉穴位,后来跟踪调查发现,82%的人说眼酸、眼胀的症状明显缓解。捷克布尔诺大学解剖学教授米兰科瓦奇听完拍大腿:“把老理儿和现代演示结合,我们搞解剖的都听懂了——这文化门槛降得太实在!”

同一时间,李海峰医师团队在阿联酋迪拜搞的“治未病”健康营,没打针没开药,却让63个国际友人直竖大拇指。他们用“辨体-施治-跟踪”三级模式,先给每人建中医健康档案:睡眠不好的,用耳穴压豆调心脾;颈椎僵直的,用推拿松膀胱经。结果呢?大家的睡眠质量指数(PSQI)平均涨了1.8个等级,颈椎活动度改善率高达89%。迪拜卫生局官员艾哈迈德·阿尔马克图姆在闭幕式上说:“你们这不是治病,是教人‘不生病’——正好和我们全民健康管理战略对上了!”

其实早在2019年,西南医大附院就成了川渝黔首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这些年慢慢把服务网铺到了三大洲:先是建成捷克、葡萄牙语系国家、迪拜3个实体中心,累计诊疗突破3.8万人次;接着运营阿根廷、西班牙2个远程医疗站,在线问诊217例、开展健康讲座43场,把中医知识传得更远;更巧的是产业融合,在泸州拉了30家企业联盟,搞出“中医药+”六大跨界模式,其中药膳产品出口额比基地成立前涨了152%——中医不再是“墙里开花”,变成了能赚钱、能融入当地生活的产业。

做服务的同时,基地也没忘了“立规矩”。他们主导制定《中医药服务贸易术语》等3项行业标准,已通过商务部备案;更关键的是,和欧盟药典委员会达成川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修订共识——以前川芎、白芷这些品种进欧盟,合格率不到5%,现在一下跃升到79%以上。等于给四川中药拿到了欧洲市场的“通行证”,让技术输出更稳当。

这些事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捷克中医中心接诊量还保持着每月15%的增长,不少当地人成了“回头客”;阿联酋健康营的参与者自发建了个500多人的中医药兴趣群,天天在里面聊怎么熬山药粥、怎么按足三里。就像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说的:“中医走出去,不是硬塞文化,是用技术让别人主动想了解——技术输出带文化认同,这才是最实的路子。”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