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3年酒企供应链金融实探:12亿资本、10.93亿小微贷背后的产业资金逻辑
2025-09-13人已围观
2023年酒企供应链金融实探:12亿资本、10.93亿小微贷背后的产业资金逻辑
最近泸州老窖集团旗下的龙马兴达小贷火了——刚推出“酒商贷”“酒企贷”“酒人贷”三大产品,精准覆盖白酒产业链上的经销商、供应商甚至末端小经营者,还把“信用+动产质押”的风控组合用到了最末梢。这家由泸州老窖联合兴泸投资等机构凑了12亿注册资本的金融机构,在区域市场扎根13年,之前靠成都地区的房产抵押做小微经营贷,现在转身扎进白酒产业链,已经给1778户小微商户放了10.93亿贷款,平均每户才61万。这次新动作是跑了上百户上下游企业调研出来的,针对性设计了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融资这些定制方案,把金融嵌进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白酒这行的生产节奏,天生就带着供应链金融的需求。酱香型白酒得五年陈酿才上市,酒企得一直垫付原料款,钱却收不回来;浓香型虽然存得短,高端酒也得窖藏一年以上。这种“先花后收”的时间错配,逼得企业得找多元化融资路。金徽酒就跟工商银行合作搭了数字化供应链体系,用订单数据共享帮下游经销商拿信用贷;古井贡酒跟京东科技建的融资平台,连二级经销商都覆盖到了——2023年春节期间,古井的平台给二级经销商放了2.5亿贷款,比去年激增5倍,单户最高能贷50万。再看泸州老窖,2020-2022年存货从36.56亿涨到89.77亿,库存周转天数从517天拉长到947天,虽然企业强调终端动销健康,但存货越堆越多和搞供应链金融的关联,行业都在关注。
现在酒业的供应链金融有三个典型玩法:第一种是银行主导,像民生银行跟衡水老白干合作,用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融资,但靠传统征信,大多只做一级经销商;第二种是科技平台介入,京东科技帮古井贡酒做的系统,用大数据分析历史交易,能精准给二级经销商授信,放款速度比传统渠道快70%;第三种是产融结合,酒企自己建平台,比如泸州老窖的龙马兴达,深度嵌在产业链里,既能动态评估质押物价值,又有自己的仓储体系管货,融资利率比市场平均低20%-30%。
但这行热起来的时候,风险也得攥紧。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有些企业可能把融资工具变成转库存的手段,这招饮鸩止渴,容易引发渠道风险——2022年白酒价格倒挂很常见,37%的经销商面临库存周转压力,要是融资钱用来压没用的库存,可能出系统性问题。好在头部企业有防火墙:古井贡酒用受托支付,保证贷款定向用到采购上;泸州老窖搞“信用评估+动产监管”双轨制,盯着质押物价值波动。行业数据说,用了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坏账率维持在1.2%-1.8%,比传统信贷3.5%的平均水平低不少。
说到产业链,其实不少酒企的供应链还连着重养生——比如泸州老窖的原料基地里,有不少农户种高粱、小麦的同时,也会种枸杞、黄精这类药食同源的材料,这些农户给酒企供粮食之余,会加工点养生产品,他们的融资需求很小但急,像中医讲的“气血不足得补”,龙马兴达的“酒人贷”就针对这个,用“信用+动产质押”的方式,像“辨证施治”一样解决末端融资问题,让产业链的“毛细血管”也能通上资金“血液”。现在白酒经销商的融资渠道分得很开:名酒代理商能拿仓单质押的低成本资金,利率低至基准利率上浮10%;区域品牌的只能靠民间借贷,综合成本超过15%,差距挺明显。其实制造业巨头早有经验,像美国通用汽车、波音,自己建金融公司给上下游放低成本贷款,金融服务收益能占总利润的18%-22%。国内酒企呢,除了茅台、五粮液少数几家搞了保险、证券,大多还停在基础信贷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