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A股酒业ESG排行榜TOP20发布:五粮液领跑,34.69%酒企达ESG-A级
2025-09-14人已围观
2025年A股酒业ESG排行榜TOP20发布:五粮液领跑,34.69%酒企达ESG-A级
3月23日,第十届中国酒业资本论坛在成都开幕,这场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导的论坛以“转型求变”为核心,在行业内首次推出“2025A股酒业上市公司ESG排行榜TOP20”。榜单结果显示,五粮液、珠江啤酒、古越龙山位列前三甲,49家参评A股酒企中,34.69%达到ESG-A级标准,行业整体呈现“纺锤型”发展格局——中间水平企业占比最大,头部与尾部相对集中。
这份榜单的评估逻辑很有特点:依托“ESG行动派”数据平台,采用“国际标准+本土特色”的双轨模型。除了通用的环境、社会、治理(ESG)指标,还特意加入生态承载力、乡村振兴贡献度、非遗传承价值等9项贴合国内酒业实际的定制化维度。比如五粮液,其打造的20万亩专用粮基地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减少农药化肥依赖,不仅带动5省72县30万农户增收,更让原料绿色安全——这种从源头把控的品质,恰恰呼应了ESG中“社会价值”的内核,也让消费者喝到更放心的酒。其乡村振兴维度得分比行业均值高出42%,正是这种“生态+民生”实践的直观体现。
碳减排压力下,头部酒企的环境治理投入正在系统性提升。TOP20企业的年均环保技改投入达2.3亿元,较2024年增长17%,不少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减污+增效”双目标:茅台投入12.6亿元改造冷却水循环系统,一年节水280万吨,降低了废水排放对周边生态的影响;珠江啤酒建成年处理6万吨的沼气回收装置,把酿酒废弃物100%转化为资源。茅台的改造不仅节省了成本,更保障了酿造用水的清洁度——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酒的品质稳定性更有支撑,也算间接守护了饮酒的健康体验。
社会价值创造上,龙头酒企与中小品牌走出了差异化路径:前者聚焦供应链透明化,后者深耕社区赋能。泸州老窖的“有机高粱溯源系统”覆盖8省23县,原料可追溯率超95%——消费者扫码就能查到高粱的种植地、施肥记录,这种“看得见的放心”,其实是对健康饮酒需求的回应。而金徽酒等区域品牌则用“扶贫车间+技术培训”模式,培养了3800余名农村酿酒技师,既帮农户增收,也传承了地方酿酒文化。消费者喝到的区域特色酒,背后是一群手艺人的坚守,这种文化认同,何尝不是另一种“健康”——对地域文化生态的滋养。
不过,行业转型仍有三大痛点待解:一是环境治理成本占营收比均值达3.7%,中小酒企压力显著;二是76%企业未建立ESG专项预算机制,投入的持续性存疑;三是传统固态发酵工艺与自动化生产的兼容性问题突出。好在已有企业给出借鉴:古越龙山的黄酒酿造技艺数字化项目,用物联网监测2000个工艺节点,在保留非遗风味(也就是保留酒中有益成分的传统工艺价值)的同时,能效提升28%。这种“守传统+用科技”的平衡,既留住了酒的“健康基因”,又解决了效率问题。
从数据维度看,本次评估勾勒出清晰的行业画像:环境层面,TOP20平均单位产量能耗0.38吨标煤/千升,较行业均值低19%,能源利用效率更优;社会层面,乡村振兴投入强度达营收的1.2%,带动就业人数同比增13%,酒企的民生贡献正在量化;治理层面,58%企业设立ESG委员会,较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系统性布局ESG。
这份基于真实数据的榜单,不仅是对酒企ESG实践的一次“体检”,更折射出行业转型的真实状态——既有头部企业的引领,也有中小企业的探索,更有共性问题的待解。而那些把ESG融入生产、供应链与文化传承的酒企,早已在“转型求变”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上市公司ESG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