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卖130.5亿的劲酒:66年只做健康酒的逆袭与坚守
2025-09-15人已围观
2024年卖130.5亿的劲酒:66年只做健康酒的逆袭与坚守
国内白酒圈向来硝烟弥漫——茅台、五粮液稳坐高端酒的“金字塔尖”,牛栏山、红星二锅头盘踞大众市场,江小白等新锐品牌靠年轻化突围。可就在这波混战里,一瓶售价15元的保健酒杀出重围:2024年,劲酒酒业板块实现销售额130.5亿元(经营年度数据),同比增长14.81%,还连续13年稳坐保健酒品类冠军宝座,连传统酒业巨头都得侧目而视。
时间倒回1953年,大冶县新建酒厂(劲牌前身)还只是湖北的一家地方小酒企。1980年代转型保健酒时,它反而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1987年吴少勋临危受命,祭出“三连击”破局:其一,品类创新——剥离传统白酒业务,开创“保健酒”新赛道,主打“健康饮酒”理念——这背后有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支撑,劲酒早期便与中医研究院合作,将枸杞、黄芪等药食两用材料融入酒体,既保留白酒的醇厚口感,又兼顾调理气血的健康属性;其二,技术革新——引入中药数字提取技术,把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提升至95%以上,解决了传统保健酒“有效成分低、口感差”的痛点;其三,精准营销——1993年在央视投放“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的广告,一下子把品牌渗透率拉到87%,让“健康喝酒”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2006年销售额突破10亿,2017年跻身百亿俱乐部,2024年市占率更是突破53%,成了保健酒领域的绝对霸主。
吴少勋的决策逻辑里,“前瞻性”是关键词。首先是战略定力——从1953年建厂到现在66年,劲酒始终盯着健康赛道,连上市融资的诱惑都果断拒绝;其次是品质管控——建立起2690道质量检测工序,原料溯源覆盖20万亩种植基地,每一粒药材、每一滴酒的生产流程都有迹可循,用系统性管控守住品质底线;最后是渠道革新——首创“非饱和营销”模式,把经销商的库存周转周期严格控在6-7天,对比传统酒企3-6个月的库存周期,劲酒的周转效率提升了400%,终端动销率更是达到92%,既避免了压货风险,又保证产品新鲜度。
可即便坐拥百亿江山,劲酒也面临三重压力。一是品类天花板——2023年国内保健酒市场规模仅377亿元,增速维持在4%的低位,增长空间有限;二是跨界狙击——茅台白金酒(年销售额9.6亿)、五粮液黄金酒等品牌加速蚕食份额;三是代际断层——3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不足18%,年轻化转型迫在眉睫。针对这些问题,劲酒采取双轨策略:产品端,推出275ml时尚装、养生一号高端系列,价格带从15元覆盖到800元,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场景端,联合美团打造“劲养套餐”,渗透火锅、烧烤等年轻人高频消费场景,让保健酒不再局限于“家庭佐餐饮”;技术端,主导制定《草本白酒》团体标准,构建起行业技术壁垒,防止他人轻易模仿。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经营数据里藏着个变化——保健酒业务增速放缓至9.3%,反观酱酒板块同比激增27.66%。这让劲酒开始加码酱酒赛道:茅台镇酒业已建成8500吨年产能,存储基酒8万吨,试图复制保健酒的成功路径,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从连年霸榜胡润慈善榜(累计捐赠超3.2亿),到构建20万亩有机原料基地,劲酒的商业逻辑始终围绕“健康”内核。哪怕110亿身家的吴少勋仍在拒绝上市,这家企业的终极目标从来都不止于商业成功——它想做的,是用一款又一款健康酒,重新定义中国人对“喝酒”的认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