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2年泸州诗酒大会发布中国茶酒文化:用数据解码茶酒融合的东方智慧

2025-09-15人已围观

2022年泸州诗酒大会发布《中国茶酒文化》:用数据解码茶酒融合的东方智慧

2022年11月11日,恰逢第六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召开,泸州老窖体系化主导的《中国茶酒文化》新书发布暨茶酒研讨会在酒城泸州盛大启幕。这场文化盛事没走“空讲概念”的路子,反而系统性整合跨界资源,直接给行业立起茶酒融合的标杆范式。

装帧藏东方巧思,编撰是行业顶配

这本书从封面就浸着传统韵味——暗云杉绿底色像晕开的水墨画,花鸟纹饰带着文人画的雅致,翻开前就透着“解码经典”的意味。编撰团队更是“天花板级”:泸州老窖集团刘淼、林锋任主审,茶界权威张士康、酿酒大师沈才洪、文学名家王旭烽组成“主编铁三角”,还请来刘仲华院士、徐兴海教授作序加持。内容上,书里把从《茶经》到《酒谱》的典籍脉络捋得清清楚楚,创造性提出茶酒产业“三螺旋”发展模型——文化传承是魂,科技创新是骨,产业升级是翼。其中重点剖析了G20峰会指定用茶酒“茗酿”的研发逻辑:为啥它喝起来“入口柔、吞咽顺、茶味香”?背后是工艺里藏着的感官密码。

更贴合养生逻辑的是,书中结合中医“寒热平衡”理论解释:茶性偏凉能清热,酒性偏温可温通,二者融合刚好调和人体阴阳。像萃绿系列用古树茶芽萃取技术保留茶多酚,与酒曲酶协同增效,既留住了茶的香气,又符合“药食同源”的养生底层逻辑。

论坛撞出跨界火花,企业拿出落地实招

研讨会圆桌论坛成了“脑洞碰撞场”。张士康教授用“全价利用”理论点出,茶多酚和酒曲酶能互相补位,效果比单独用好得多;沈才洪大师直接预判,这类融合产品未来能在健康饮品市场占15%以上份额;王旭烽教授则把苏轼“诗酒趁年华”翻出新解——茶酒是“液态的文化载体”,把诗词里的风雅喝进了日常。

企业早有实践:茗酿已搭起“基础款+高端款”矩阵,其中萃绿系列用古树茶芽萃取技术,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测过,萜烯类物质含量比传统酒品高37%。豫园股份朱见山透露,茶酒联名款在长三角试销时,复购率一直维持在68%以上——“消费者喝一次就认,说明融合路子走对了”。

国潮夜宴串起历史,养生酒成增长曲线

当晚的国潮夜宴像“移动的文化展”:茶席用九宫格暗合《周易》数理,酒器是南宋官窑复刻品,现场还原《韩熙载夜宴图》的交互场景,连举杯都像穿越回千年前。细节藏巧思:茗酿包装获德国红点设计奖,用的“可降解竹纤维瓶身”已申请国家专利,好看还环保。

泸州老窖博物馆同步展“茶酒编年史”,38件文物从西汉漆耳杯排到明代紫砂醒酒器,把茶酒相伴的两千年历史串成看得见的线。数据印证传承的生命力——集团养生酒板块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增速,成了第二增长曲线。这里面茶酒融合产品占了不少比重:比如养生酒加枸杞、黄芪等中药材,遵循“药食同源”理念,把茶的清爽和酒的醇厚结合,既好喝又健康,自然受追捧。

活动最后,典籍捐赠仪式添了份温情:清华大学、大英图书馆等12家机构获赠编号版藏书。就像徐兴海教授在序里写的,这本书不是“终点”是“起点”——既是解码传统的密码本,更是启迪未来的路线图,把茶与酒的故事接着往下写。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