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16只干海马扯出濒危药材暗链:2025年口岸数据戳破“养生偏方”的法律与生态误区

2025-09-19人已围观

16只干海马扯出濒危药材暗链:2025年口岸数据戳破“养生偏方”的法律与生态误区

11月23日午后,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的行李查验线前,一名中国籍旅客的行李箱刚过X光机,屏幕上的簇状阴影就让查验员警觉——开箱后,16只干瘪的深褐色海马混在瑶柱、咸鱼堆里,净重仅50克。这把“延年圣品”,不仅踩穿了生态保护的底线,更撞上了法律的“铁板”。

这些海马绝非普通海产品。经快速检测,它们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同时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携带、邮寄进境动植物名录》写得明白:所有水生动物制品均禁私自携带入境,哪怕是“自用调理”。而藏在个案背后的,是濒危物种走私的顽固性——2024年9月北京四中院审理的孙某案,涉案干海马达300余只,案值超40万元;2019年南宁海关更破获9.5万尾海马干的特大走私案,金额难以估量。“每一桩小案背后,都可能连着规模化犯罪网络。”拱北海关动植物检疫处负责人说。

为什么干海马碰不得?首先是“身份敏感”——全球55种海马全被列入CITES附录Ⅱ,国际贸易必须同时持有出口国许可证、我国濒管办核发的进口证明,少一个都不行。其次是处罚够重:《刑法》151条及司法解释明确,未持证运输20万元以上濒危制品,就算“情节较轻”,也要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北京林业大学濒危物种研究所数据显示,当前单只干海马黑市价格可达2000元,这次查获的16只,估值已逼近刑事立案线。

很多人带海马是信了“民间偏方”——中医理论里,海马确实有补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常被用来泡酒缓解跌打损伤。但关键是,野生海马早已不能作为药材来源。一来,过度捕捞让海马种群急剧萎缩,不少海域的数量已下降超20%;二来,就算你想治病,野生干海马也是违法的。就像这次查获的旅客,大概率是冲着“延年”去的,可他没意识到,自己的“养生需求”,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

去年北京的孙某就是反面典型:单位多次培训过濒危物种禁令,他还是带了300多只干海马和20片鲨鱼翅闯关,甚至特意走了无申报通道。“选无申报通道,就是逃避监管的直接证据。”法官强调,最终孙某获刑三年三个月,罚金10万元。海关总署2025年统计更戳心:68%携带濒危物种的人存在认知误区,觉得“自己用一点不违法”,可事实是——不管用途、数量多少,没证就违法。

如今口岸监管早已“升级”:拱北海关启用“智慧审图+风险布控”双机制,重点航线旅客100%过机检查。违法分子想藏?把干海马混在鱼干、瑶柱里?智能系统能精准识别出异常密度。可就算这样,仍有人铤而走险——要么不懂法,要么抱有“不会被查”的侥幸。

这次查获的16只干海马,已移交专业机构无害化处理。海关最后提醒:别再被“养生神药”误导——你手里的“宝贝”,可能是破坏海洋生态的帮凶,更可能让你面临3-10年有期徒刑。真有养生需求,先去海关总署官网查《禁限类目清单》;带海产品必须索要输出国检疫证书和濒危物种证明;想用药,选合法养殖的品种才是正途。

那些藏在“偏方”里的风险,比你想的更致命。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