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1年杭州西溪医院50天救回误饮“土三七”药酒肝衰竭患者:中西医结合破解药物性肝损伤危机

2025-09-23人已围观

2021年杭州西溪医院50天救回误饮“土三七”药酒肝衰竭患者:中西医结合破解药物性肝损伤危机

38岁的陈先生是台州小有名气的房产中介,退伍军人的自律让他的生意常年稳赚百万,两个女儿绕膝承欢,日子过得踏实又热闹。谁能想到,他每天睡前喝的那杯“三七养生酒”,竟悄悄变成了索命的毒药。

健壮硬汉突然垮掉:“以为是感冒,结果是肝在喊救命”

陈先生常年高压工作,早就养成了小酌减压的习惯。一年前朋友推荐云南“三七”泡酒,说能活血养生,他就每天喝上两小杯。今年初,他开始觉得浑身没力气,动不动就低热,眼白慢慢泛起蜡黄——一开始只当是普通感冒,随便吃了点药应付。直到后来连饭都吃不下,尿出来的尿跟浓茶一个颜色,妻子哭着把他拽去医院。

检查结果像晴天霹雳:谷丙转氨酶飙升到1500U/L(正常值<40U/L),总胆红素超过500μmol/L(正常值<20.5μmol/L)——他被确诊为急性肝衰竭,肝脏细胞正在大面积坏死,随时可能引发肝昏迷甚至死亡。

省级医院劝肝移植,转机藏在中西医结合里

接下来的两个月,陈先生在省级医院接受传统治疗,可肝功能指标始终卡在高位。主治医生无奈摇头:“再拖下去只能肝移植,但供体不好等,风险也大。”就在家人濒临绝望时,同病房一位康复的患者推荐了杭州市西溪医院的中西医结合肝病团队。

接诊的黄劲松院长压力很大:陈先生不仅是慢性乙肝携带者(我国约1亿这类人群),还有肝硬化基础病,再加长期喝药酒的叠加伤害——这不是单纯的肝衰竭,是药物性肝损伤合并基础肝病恶化。但看着患者妻子攥着女儿照片哭的样子,他决定赌一把:“用MDT团队拼一下。”

50天中西医协同:把“中毒的肝”一点点救回来

由肝病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组成的团队,给陈先生定制了三套“组合拳”:

第一步,用西医“洗肝”——5次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像给肝脏做“血液透析”,把胆红素从500μmol/L一点点拽回14.57μmol/L,快速清掉血液里的毒素;

第二步,用中医“护肝”——黄芪、茵陈等保肝利胆的中药制剂,配合针灸刺激肝胆经穴位,中医讲“肝主疏泄”,这些方法能帮受损的肝细胞“喘口气”,恢复代谢功能;

第三步,精准营养“养肝”——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像给肝细胞“喂饭”,促进新细胞再生。

50天后,陈先生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胆汁淤积消失,终于能下床陪女儿玩了。比起单纯西医治疗,这套中西医结合方案把康复周期缩短了近30%。

药酒里的“隐形杀手”:土三七不是三七,差一个字就是毒

事后黄院长反复复盘:陈先生的悲剧,根源在“认错了药”——他喝的不是正品三七,是土三七。

正品三七属于五加科,含皂苷类成分,确实能活血化瘀;但土三七是菊科植物,含吡咯烷生物碱,会不可逆地破坏肝窦内皮细胞,直接导致肝损伤。数据显示,23%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本身就有基础肝病,这类人碰“养生偏方”,风险翻倍——我国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23.8例药物性肝损伤,其中26.81%和中草药有关。

肝病专家的4句掏心窝提醒:别等肝坏了才后悔

作为深耕肝病领域多年的专家,黄劲松院长反复强调:

慢性肝病患者,滴酒不沾——哪怕是“养生酒”,也会加重肝脏负担;

吃任何药/保健品,先看副作用——如果出现乏力、黄疸、尿色加深,立刻去医院,别扛;

肝功能不好,定期查关键指标——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这些是肝的“健康晴雨表”;

别乱煮不明药材——尤其是需要肝脏代谢的东西,成分不清的东西,碰都别碰。

陈先生出院那天,特意做了面锦旗送到医院:“医德双馨,情暖患者”。他说,这次死里逃生,让他懂了:养生不是瞎补,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肝脏是身体里最沉默的“解毒工厂”,它的代偿能力强到让人忽略早期损伤,可一旦垮了,再救就难了。

定期体检、规范用药、科学养生——这才是守护“生命防线”的最好办法。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