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苏州84岁老人饮含蝎子药酒致肌酶飙15512倍:三类药材泡酒风险及科学饮用指南
2025-09-25人已围观
《2024年苏州84岁老人饮含蝎子药酒致肌酶飙15512倍:三类药材泡酒风险及科学饮用指南》
苏州84岁的朱老伯患类风湿关节炎多年,2024年确诊后擅自停用处方药,改成每日规律饮用含蝎子的江湖药酒。3个月后,他突发全身肌痛、尿色如酱油,紧急送医时肌酸激酶已飙升至15512U/L——是正常值(55-170U/L)的90余倍,距离急性肾衰竭仅一步之遥。
苏州科技城医院内分泌科薛鹏副主任解释,如此高的肌酶浓度,意味着肌肉细胞在快速“崩解”,释放的大量肌红蛋白会像“栓子”一样堵塞肾小管,若不及时干预,极可能引发致命的急性肾损伤。他特意强调:“类风湿本身不会导致全身性肌痛,真正的凶手是毒性药材与酒精的协同效应——两者结合会放大毒性,远超单独使用的危害。”
针对药酒的高风险,苏州科技城医院中医科康秀丽主治医师从药材特性、配伍禁忌等维度做了系统性梳理,帮公众避开常见误区:
动物性药材:神经毒素借酒精“放大”。蝎子、蜈蚣等含神经毒素(如蝎毒蛋白、蜈蚣毒素),酒精能将这些毒素从药材中“萃取”出来,毒性提升3-5倍。2018年武汉曾有患者饮用含草乌的药酒,因乌头碱与酒精协同作用,心率骤降至40次/分,险些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植物性药材:肝损风险“叠加”。何首乌、雷公藤等常见泡酒材料,含蒽醌类、雷公藤甲素等肝毒性成分,与酒精联用后,药物性肝损发生率较单用药材提高67%。很多人误以为“中药安全”,实则这类药材与酒精结合,相当于给肝脏“双重打击”。
配伍禁忌:62%自制药酒踩“红线”。康秀丽指出,62%的自制药酒存在“十八反”配伍问题——比如半夏配川乌会产生心脏毒性物质,甘草配甘遂会加重水钠潴留。多数人泡药酒只信“偏方”,不懂中医配伍逻辑,等于给身体“埋雷”。
若想安全饮用药酒,薛鹏与康秀丽给出三条“刚性原则”:
辨证为先,不“乱补”。湿热体质者本就体内有“火”,喝人参、鹿茸等温补药酒,如同“火上浇油”。2025年浙江一位阴虚火旺的大爷,连续3年饮用人参药酒,最终因补阳过度引发肝纤维化——中医强调“体质适配”,补错方向反而伤身。
规范制备,防霉变。必须用50度以上纯粮酒浸泡,周期控制在1个月以内。若浸泡超半年,药材易霉变产生黄曲霉素(强致癌物),此时药酒已从“补品”变成“毒药”。
剂量严控,不“贪杯”。每日饮用量需限制在15-30ml(约普通白酒的1/3)。武汉有位“自制药酒爱好者”每天喝400ml,结果血压飙升至190mmHg,诱发脑梗——药酒不是越多越补,过量会加重血管、肝脏负担。
朱老伯经72小时强化治疗后脱离危险:因肌酸激酶>5000U/L,医生立即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清除肌红蛋白;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维持尿液pH>6.5,防止肌红蛋白结晶;同时用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修复肝细胞。出院时,他的肌酶已回落至380U/L,尿量恢复至1500ml/日。
医生反复提醒:类风湿等慢性病患者必须坚持规范使用处方药,绝不能擅自停药。药酒仅可作为辅助疗法,且需在专业中医辨证指导下使用——“药酒不是‘万能保健品’,喝错了,反而成了要命的‘毒酒’!”康秀丽说。
相关文章
- 2024年苏州84岁老人饮含蝎子药酒致肌酶飙15512倍:三类药材泡酒风险及科学饮
- 2015年邵氏5亿锌硒茶酒项目落子凤冈:用茶酒重构健康饮品新坐标
- 18种氨基酸+90天低温发酵:2025年浙蒙黑神酒的蒙医养生酒实践
- 从央视中华医药2016年4月6日专题看:野生灵芝春季养肝的科学逻辑与真实实践
- 2025版科学饮酒指南:从骨骼保护到体质适配的12项核心参数
- 2025年7种传统酒饮科学解码:从178mg维C到15%风险,能治病更要会喝
- 2015-2023年多起致死案暴露:自制药酒里的“毒”藏在这些细节里!
- 三千年时光酿就:黄酒里的数字密码与中医养生智慧
- 2025男性健康四大隐形雷区:从烈酒到进补的致命误区
- 2025浸润式葡萄酒生活方式实践报告:五年数据追踪下的身心转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