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38元中药冰淇淋”爆火背后:养生噱头与真实风险

2025-09-25人已围观

2025年“38元中药冰淇淋”爆火背后:养生噱头与真实风险

最近朋友圈里常刷到有人晒单价38元的中药冰淇淋,说是能“边吃边养生”,还能当社交打卡的“流量密码”,不少门店直接卖断货。但这波“朋克养生”潮流,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明确指出,市面上热销的“药膳冰淇淋”本质是营销概念。单支冰淇淋的中药材含量普遍低于0.5g,远没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最小有效剂量;更关键的是,冰淇淋经-18℃冷冻后,其寒凉属性与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理论根本冲突。实验数据显示,连续食用3天的受试者中,约78%会出现舌苔增厚、便溏等脾虚症状,恰恰说明这种“养生”方式反而不利于健康。

这波热潮背后,藏着中药跨界食品的三大现实困境。首先是法规红线——《食品安全法》规定非药食同源目录的中药材禁止用于普通食品,像卖得火的川贝枇杷膏味冰淇淋,核心成分川贝母至今未进入最新版食药物质目录,属于违规添加。其次是消费误导,某品牌“安神助眠”冰淇淋的酸枣仁含量仅0.02mg/100g,得每天吃500支才可能产生镇静效果,“助眠”完全是不实噱头。最后是成本虚高,某人参冰淇淋用的5年生园参采购价1.2元一根,终端售价却溢价900%,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概念包装上。

想避开这些坑?临床中医师给了四个科学认知要点。一是寒热平衡——冰淇淋的冷冻属性与“春夏养阳”背道而驰,夏天吃反而伤脾;二是剂量决定效果,某止咳冰淇淋含0.03%枇杷叶提取物,要镇咳得每天吃83支,根本不现实;三是配伍禁忌,薄荷加野菊花寒性叠加,可能加剧女性经期不适;四是个人差异,约32%的人脾虚,根本不适合吃冷饮。

其实中药食品化能做好,关键是合规。比如浙江省中医院开发的低糖酸梅汤,严格遵循药食同源目录,单帖1.2元,年销200万份;同仁堂知嘛健康的黄芪咖啡,用备案制食药物质,月复购率41%;云南白药气血康口服液,拿“蓝帽子”认证,明确标注适宜人群和限量,都既合规又受欢迎。

最后提醒,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抽检显示,15批次“养生冰淇淋”存在非法添加问题,主要是用了未经批准的药材提取物。建议选有SC认证的正规产品,别追网红概念——真正的养生,从来不是靠一支冰淇淋就能实现的。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