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看仰韶:50亿营收背后的区域酒企全国化破局密码

2025-09-28人已围观

2025年看仰韶:50亿营收背后的区域酒企全国化破局密码

一、中原酒业霸主的迭代:从“央视砸钱”到“文化扎根”

河南白酒市场的“王座争夺战”,从来都是时代营销法则的活标本。放在20年前,这片668亿元规模(2023年河南省酒业协会数据)的白酒江湖,还是靠央视黄金资源说话——马季一句“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让张弓1994年销售额破10亿;宋河“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的洗脑广告,也在2012年撑起了22亿的销售峰值。那时候,“上央视”就是酒企的“品牌放大器”。

仰韶的崛起,走的是截然不同的“文化扎心”路子。2008年推出彩陶坊系列时,企业就把7000年仰韶文化的基因揉进了产品里——从瓶身浮雕的陶纹到包装上的半坡遗址元素,每一处都贴着“仰韶”的文化标签。更妙的是slogan的演变:从最初的“到河南,喝陶香”,到后来的“爱河南,喝陶香”,看似小变化,实则是从“讲地域特色”到“打情感共鸣”的升级。这份坚持换来了实在的业绩:2023年仰韶营收突破50亿,连续7年保持30%以上增速(企业公开资料),成了豫酒当之无愧的“新王”。

二、全国化的双重考题:40%省外目标与“文化+认知”的双重挑战

作为豫酒振兴的排头兵,仰韶的全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根据河南省酒业振兴方案,2025年企业要冲百亿目标,这意味着省外市场贡献率得比当前提升至少40个百分点。比起宋河“守着河南”、杜康“强攻郑洛”的保守策略,仰韶选了“郑州+北京+海南”的轴线布局,想在差异化里找突破口。

可这份“野心”背后,是现实的考题。先看渠道:北方某商超终端调查显示,仰韶产品的货架能见度连3%都不到,省外渠道建设还停留在“铺货”初级阶段。再看品类:陶香型是2020年才新认证的白酒香型,比起占据40.87%市场的浓香、37.85%的酱香,消费者得先花时间“认识”这个新味道——这意味着仰韶在省外,得同时做“文化输出”和“品质教育”两件事。北京酒类流通协会专家指出:“仰韶的文化牌在河南好用,但到了全国,得让更多人先懂‘陶香’是什么,才能谈‘喜欢陶香’。”

三、流量时代的营销革新:用“文化+科技”撞开全国市场的门

为了破局,仰韶把“文化”和“流量”揉成了组合拳。2025年春节档,企业密集推出18支地市文化短片,首支《风起洛阳 梦入神都》48小时就拿到200万播放;和头部KOL合作的创意视频,点赞转发量双双破万——这些内容不是硬广,而是用“洛阳的牡丹”“开封的汴绣”把彩陶坊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让“陶香”变成有温度的文化记忆。

更狠的是年轻化尝试:近几年仰韶砸了超2亿做文化IP——冠名张学友演唱会、赞助德云社巡演、投资微短剧,甚至用RAP风格唱彩陶文化,把Z世代都吸引过来。这些动作不是“瞎花钱”,而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传统陶香”变成“潮流符号”。现在,仰韶还在做“升维”:通过剑桥大学文化研讨、大英博物馆文物对话这些国际事件,把彩陶文化从“河南符号”变成“世界语言”。正如企业在国际研讨会上强调的:“彩陶是中华文明的共同遗产——当我们讲‘人类最初的陶与酒’,全国消费者自然会愿意坐下来,尝一口我们的陶香酒。”

(数据来源:河南省酒业协会2023年年度报告、仰韶酒业公开资料及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统计)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