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漠河中国酒业大会:东北350亿酒市场凭“老根基+实动作”寻振兴

2025-09-30人已围观

2025漠河中国酒业大会:东北350亿酒市场凭“老根基+实动作”寻振兴

6月6日,黑龙江漠河聚齐了东三省酒业的关键力量——40家生产企业、60家流通企业与20余位行业专家,围绕“振兴东北酒市场,共促消费新势能”深度碰撞,给这个近亿人口、年消费规模350亿元的酒市场添了新动力。

东北的黑土地,本就是酒业的先天底气。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东北每年贡献全国20%的粮食产量,这里产的酿酒专用高粱更是“香饽饽”——淀粉含量超65%、籽粒耐蒸煮,连茅台、五粮液都将其视为核心原料。从中医“五谷养身”理论看,高粱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这种“药食同源”的属性,其实早藏在东北酒的风味肌理里。再加上松嫩平原黑土区的寒地气候,酿出的麸曲酱香、兼香型白酒有独特风味体系,这早在“茅台试点”技术报告里就得到验证——当时22人的技术团队,过半成员来自辽宁、黑龙江。

大会发布的《东北酒类市场振兴宣言》,给东北酒振兴划定了系统性路径:一是工艺革新,保持传统固态发酵基础上,引入风味组学技术优化酒体设计,玉泉酒业等企业已实现技术转化;二是集群发展,推动辽宁凤城老窖、黑龙江玉泉等区域龙头组建产业联盟,计划三年内形成3个十亿级白酒产业集群;三是渠道重构,试点“云酒仓”智能仓储系统,目标实现黑吉辽三地72小时物流直达,终端覆盖率提升至85%;四是价值重塑,建立东北白酒感官评价标准,依托1573项风味物质数据库支撑品质表达。

但东北酒要破局,得先跨几道坎。咨询机构诊断显示,其一,暂无省级年销超15亿的龙头企业——对比安徽古井年销167亿的规模,差距明显;其二,产品结构“偏下沉”,80%产能集中在50元以下光瓶酒,而汾酒青花30占比达35%,高端化不足;其三,营销迭代慢,数字营销投入不足行业均值1/3,亟待构建“内容+电商+体验”三维体系。不过本土品牌已在找办法,辽宁蓉花山酒业开发的寒地冰酒系列,利用-30℃自然冷冻浓缩技术,把东北的“冷”变成优势,成功打入高端礼品市场,终端价突破800元/瓶。这种“技术+文化”双轮驱动,或许能成东北酒价值突围的典型。

还有地缘优势助力跨境拓展。依托中俄边境2478公里陆路口岸,东北酒企已建成12条对俄出口专线。2023年绥芬河口岸白酒出口量同比增长38%,品类从传统伏特加拓展至酱香型白酒。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东北产区白酒出口额达2.7亿元,创历史新高。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