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回溯:“清宫御酒”黑色产业链调查——暴利超25倍、跨区作案的保健酒乱象
2025-10-02人已围观
2025年回溯:“清宫御酒”黑色产业链调查——暴利超25倍、跨区作案的保健酒乱象
你或许没意识到,市面上曾卖128元一瓶、宣称“清代秘方”的“清宫御酒”,本质是一款藏着致命风险的“毒酒”。这款早在2015年就被国家监管部门列入黑名单的产品,在原厂家注销、品牌撤销后,仍通过地下渠道偷偷卖了两年,累计案值突破千万元。
100毫升装的“清宫御酒”,原料成本不足5元,市场售价却高达128元,暴利空间超过25倍;更隐蔽的是单粒卖68元的“清宫御丸”,同样非法添加了处方药西地那非——这不是“保健成分”,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简直是“隐形炸弹”。已经有消费者饮用后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恰恰印证了中医“药食同源”的底线:保健品不能当药吃,乱加处方药只会“补”出问题。
原生产企业“康年华”停业后,其营销网络并未瓦解。前员工皮某跑到长沙私设作坊,用原有包装材料继续生产,不仅完整复制了违法配方,还开发出新型违禁产品“清宫御丸”。与此同时,深圳经销商陶某盗取配方后,以30万元的价格转卖给温某团伙,后者在惠州建立起新的加工点。有意思的是,长沙的“丸”和惠州的“酒”,通过徐某夫妇的网店流向市场——两个生产团伙互不相识,却靠经销商串起了完整的供销链条。
这起案件暴露出三个关键监管盲区:违法库存产品未及时销毁、网络销售监测手段滞后、小作坊追踪体系失效。涉案人员反侦察手段专业,比如皮某选择距住所百公里外的异地发货,日常出行频繁更换交通工具,大大增加了追踪难度。
南开大学法学院宋华琳教授认为,现有“黑名单”制度需升级为动态监测体系——相较于传统人工排查,引入关键词自动抓取技术能快速锁定违法网店;更重要的是建立药品全流程追溯机制,精确记录生产源头、流通渠道和终端流向。广东融方律师事务所吕胜柱律师则指出,保健品监管需形成“群众举报+主动排查”双轨机制,近三年数据显示,群众举报仅能发现约37%的违法线索,监管部门亟需提升主动发现能力。
目前,深圳警方已联合电商平台建立预警模型,成功拦截83%的二次违法交易。这款本该早就消失的“保健酒”,终究因为暴利驱动和监管漏洞,留下了关于“伪养生”乱象的深刻警示。
相关文章
- 2025年回溯:“清宫御酒”黑色产业链调查——暴利超25倍、跨区作案的保健酒乱
- 2025年芝罘区火锅店“三鞭酒”骗局:290元低价背后的四步套路与五维辨伪指南
- 2024养生大数据下的郑州百岁样本:破解父母最常踩的3个健康坑
- 2020年国台酒业IPO折戟:36.97%关联销售与“股东+客户”模式的双重叩问
- 从5.4万产值到9000万利税:信丰酒厂65年的技术迭代与产能跃迁
- 2025版辽宁10款硬核口粮酒技术图鉴:从窖池到舌尖的东北酒魂
- 梁武帝萧衍86岁长寿实证:502年建康称帝后的四套“养生算法”
- 2025版乌发药酒实证配方:3大核心参数+1套古法改良工艺,90天改善白发脱发
- 2025年川式煮啤酒观察:8万升日均消耗里的民俗基因与商业智慧
- 2024-2025健康大数据印证:道德经首章藏着当代人最缺的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