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养生馆家暴事件背后:12.7%案件增长下的生命尊严守护

2025-10-06人已围观

2024年养生馆家暴事件背后:12.7%案件增长下的生命尊严守护

2024年安徽亳州某养生馆的监控画面,至今让人揪心——条纹衫老人冲进理疗室拽起正在做护理的妻子,紧接着丈夫连扇耳光将其打倒,女人凄厉的哭声里,周围人没一人上前阻拦。这段仅几分钟的视频,24小时内点击量破千万,把“养生馆里的家暴”推上了热搜榜首。

最高法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家暴案件较上年增长12.7%,可更刺痛人心的是,近七成受害者选择隐忍。就像成都小谢案,受害者两年内遭受16次暴力侵害,最终落下七级伤残,一辈子都得终身携带粪袋生活。这些案例和亳州事件共同指向一个现实:约65%的家暴不再发生在传统住宅,养生馆、美容院这类私密场所,正渐成暴力新温床。

从中医养生角度看,养生馆本应是“调神养气”、修复身心的空间,可涉事场馆连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都没守住——《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明确要求设置独立报警装置、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流程,这里却一项都没落实。更深层的问题是养生馆经营者的三重失责:未执行顾客健康登记、缺失应急预案、安保人员配置不足。更惊人的是,79%受访养生馆从业者承认,从没接受过反家暴应急培训,连“安抚受害者、隔离施暴者、及时报警”的基础操作都不会。

现行《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八年,仍有不少痛点待解:告诫书签发率低于30%,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成功率不足15%。亳州事件中施暴者仅被治安拘留10天,而成都小谢案施暴者获刑11年,差异背后是证据门槛——约43%的家暴案因“证据不足”未能进入司法程序。

要破解这个困局,得像中医“治未病”那样构建系统性防护。首先是场所防护升级,参考晋城长安网建议,养生机构需推行“双人服务”机制,在包厢安装紧急呼叫系统,给安全加道“保险栓”;其次是公众干预训练,推广“旁观者干预”模式,培训从业者掌握“安抚情绪、隔离双方、立即报警”三步技能,别再当暴力现场的“沉默者”;最后是数据联防,打通110与市场监管平台的信息共享,对施暴者常涉场所进行重点巡查,不让暴力藏在私密空间里。

这场发生在养生床榻的暴力,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亲密关系的阴影——七成受害者沉默,四成施暴者重复作案,社会治理必须从个案响应转向系统防御。毕竟,不管是中医讲的“养身先养心”,还是现代文明的底线,真正的养生,从来都是对生命尊严最基本的守护。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