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保健酒行业乱象与治理:200亿市场背后的安全命题

2025-10-10人已围观

2025年保健酒行业乱象与治理:200亿市场背后的安全命题

7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报,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添加西地那非(俗称“伟哥”核心成分)——这种物质过量摄入可能引发血压骤降、昏厥等严重反应。更触目惊心的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早已成行业“痼疾”:2025年湖北查获的“特效保健酒”案中,犯罪团伙通过虚假会销骗了3万余名老人参与,涉案金额超10亿元。

作为起源于中医药理论的传家宝,保健酒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应用历史——古人用枸杞、人参等中药材泡酒,本是为了调和气血、缓解疲劳。如今行业年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生产工艺从古法浸泡升级为生物萃取等现代技术,可与产业规模一同增长的,却是愈演愈烈的乱象:2022年深圳“清宫御酒”案中,成本仅20元的伪劣产品以588元高价出售,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的行为整整持续了两年才被察觉。

分析近年典型案例,行业乱象集中在三个“致命点”:首先是制假售假产业链猖獗。河南浚县“刘氏养生酒”案显示,小作坊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含西地那非的散装酒,单案涉案金额就达9.7万元,这些未经监管的酒直接流入消费者手中,安全隐患极大;其次是非法添加成“潜规则”。2015年全国专项检测数据表明,超七成被检保健酒、配制酒存在化学药物添加问题,部分产品甚至混合了3种以上处方药成分,完全突破了食品安全底线;最后是虚假宣传误导严重。湖北监利查处的“红花龟蛇酒”会销案中,不法分子伪造专家身份、雇佣“患者托儿”,把普通配制酒包装成“风湿克星”,利用老人对健康的焦虑骗其掏腰包。

要破解这个困局,得构建“监管-消费-技术”三级治理体系。监管层面,首先要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常态化抽检体系——参考深圳“清宫御酒”案的处理经验,对库存问题产品要实施全链条封存管理,绝对不让问题商品二次流入市场;其次要完善药食同源原料的动态管理,严格限制人参、西红花等原料的流通使用范围,从源头掐断非法添加的可能。消费层面,得推行保健酒分级标识制度,强制要求产品明确标注“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的警示语;按照2025年最新广告新规,要全面禁用“消炎”“降糖”等23类医疗术语,别再让虚假宣传蒙骗消费者。技术层面,要构建原料溯源数据库,对鹿茸、玛卡等高价原料实施电子追踪,每一瓶酒的原料来源都能查得到;同时开发AI监测系统,实时抓取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的违规宣传关键词,让虚假广告无处遁形。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尤其是中老年人,得先明白一个中医常识——保健酒是“药食同源”的养生调理品,不是治病的药。2016年湖北监利的会销案里,160名老人被“送鸡蛋”“专家讲座”的套路诱骗,就是因为没搞清楚这一点。选保健酒时,一定要认准包装上的“蓝帽子”标识,仔细核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要是发现有人卖违法添加的保健酒,赶紧通过12315平台进行电子取证举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