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深圳“九号查酒”查获无证自泡酒,34.7%散装酒投诉戳中资质与标签痛点
2025-10-11人已围观
2024年深圳“九号查酒”查获无证自泡酒,34.7%散装酒投诉戳中资质与标签痛点
2024年1月,深圳罗湖莲塘片区的街头,一家挂着“客家土特产”招牌的店铺里,黄酒姜糖、客家糍粑摆得满满当当,可执法人员一眼就盯上了角落那些贴着“五指毛桃酒”“枸杞红枣酒”标签的玻璃罐——这不是普通特产,是无证自泡酒。当天,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九号查酒”专项行动突击检查该店,揭开三大违法真相。
资质与标签全违规,土特产店藏“隐形风险”
第一是资质严重缺失。店里仅持有营业执照,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更不具备散装酒销售的专项资质。根据《食品安全法》要求,散装酒属于需许可经营的食品类别,无资质根本不能卖。第二是标签违规得离谱——那些自泡酒的外包装上,除了简单品名,泡制日期、基酒来源、生产商信息等关键内容全是空白。很多人觉得“土特产店”的酒“纯天然”,可没了这些信息,根本没法追溯来源,更没法保证安全。
自泡酒不是“养生方”,风险远超普通人想象
其实不少人信自泡酒是“养生妙方”——中医理论里,五指毛桃能健脾补肺、枸杞红枣可养血安神,适量泡酒确实有调理作用。但自行泡制的风险,远超想象:药材比例失衡可能导致肝损伤,基酒选择不当会引入杂醇油,储存环境差则容易滋生微生物。就像这次查到的酒,尽管实验室检测4批次样品(含五指毛桃酒、枸杞红枣酒等)甲醇含量均为阴性,但执法人员反复强调:“微生物指标合格只是底线,没有资质和合规标签,依然属于违法销售。”
深圳划清监管红线,消费者得学会“三看”
深圳对散装酒的监管早有明确规则:允许正规渠道采购后分装销售,但严禁自行泡制。为啥?因为自泡酒工艺不规范,是食品安全高风险点。针对这次查处,市监部门给消费者提了三点醒:一看双证,商家必须挂出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二查标签,生产日期、原料成分、厂商信息一个都不能少;三留凭证,万一喝了出现腹泻、呕吐等问题,购买凭证是维权的关键。要知道,2023年深圳酒类消费投诉中,有34.7%都涉及散装酒的标签瑕疵问题,这说明很多消费者都没把“查标签”当回事。
违法代价明明白白,别抱侥幸心理
最后给商家敲个警钟:无证经营食品,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22条,可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超过1万元的,处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这次这家店的20余公斤自泡酒已被全数扣押,后续将结合检测报告,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想靠“土特产”的幌子卖自泡酒?等待的只会是法律的严惩。
说到底,食品安全从来不是“小事”——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得守好“资质”和“标签”这两道关,别让“土味养生”变成“健康隐患”。
相关文章
- 2024年深圳“九号查酒”查获无证自泡酒,34.7%散装酒投诉戳中资质与标签痛点
- 2021-2025酱酒赛道纪实:11家后备酒企、产能军备与品牌博弈的突围实录
- 2025年黄精深度解读:深山“黄金根茎”的形态、功效与可持续密码
- 2020年象州4老人自泡药酒中毒1死3伤:广西15年5起同类事件揭开自制药酒安全隐
- 400大卡、89%准确率:古人“形神共养”养生智慧的现代科学验证
- 2025年Z世代戒断烟酒观察:5组核心数据里的「清醒生存法」
- 2022年8月冯彪辞任海南椰岛总经理:八年资本操盘留扣非七亏零分红残局
- 从扣非亏1140万到渠道涨60%:海南椰岛2017年人事革新与战略聚焦的保健酒破局
- 2025年寻味客家立春:藏在五辛盘、春符与春酒里的3组养生数据与农耕智慧
- 14.5度甜型黄酒的60年:龙岩沉缸酒的工艺传承与市场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