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9年香港首例红豆杉酒中毒事件:从致病机制到公共防控的全维度解析

2025-10-19人已围观

2019年香港首例红豆杉酒中毒事件:从致病机制到公共防控的全维度解析

2019年4月14日,57岁的陈先生和三位友人相聚港岛某私宅,共同饮用了自酿七年的红豆杉药酒。谁也没想到,仅仅30分钟后,他突然出现肌肉剧烈疼痛、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紧急送医后确诊为急性红豆杉中毒——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有记录以来的首宗同类案例。

律敦治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数据显示,陈先生中毒后的48小时内,持续出现心动过速(心率始终超过130次/分)、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下)等危象。经多学科系统性会诊,其症状完全匹配紫杉类生物碱中毒的典型表征。

作为紫杉属毒性植物的代表,红豆杉的毒性机制早被科研文献明确:它含有的紫杉碱(Taxine)会显著阻断心肌细胞的钠钾泵功能,直接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临床数据显示,中毒者通常会在摄入后30-240分钟内,经历三阶段病情恶化: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反应;中期发展为肌力减退、运动障碍等神经肌肉损害;终末期则可能陷入心搏骤停、急性呼吸窘迫的多器官衰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三名共饮者虽无明显不适,但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血液检测发现,其中两人紫杉碱浓度已达5.2μg/mL的警戒值,存在迟发性中毒风险。

其实早在2002年,原国家卫生部就将红豆杉列入《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卫法监发〔2002〕51号),但民间误用从未停止。近十年公开报道显示,全国至少发生23起类似中毒事件,其中6例直接致死——比如2016年浙江金华丁某饮用200ml自泡红豆杉酒后,出现室性早搏,最终靠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才脱离危险。从中医角度看,中药讲究“炮制减毒、配伍增效”,直接用红豆杉泡酒完全违背这一核心理论——就像附子需经炮制去除乌头碱毒性,岂能生用泡酒?香港中医师公会会长关之义也强调,现行《香港中药材标准》未收录红豆杉,其治疗应用毫无循证依据。更棘手的是,网络上“红豆杉抗癌秘方”泛滥,相关误导性内容每月新增逾3000条,不少市民因此误信“天然即安全”。

事件后,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启动三级防控措施:即时下架电商平台12款含红豆杉制品;联合内地监管部门截获800kg非法入境原料;在全港126个社区健康中心开展专项宣教。中西医结合学会黄谭智媛教授特别提醒:临床使用的紫杉醇是化疗药物,需经38道提纯工序才能安全应用,和民间“直接泡植物”的土法有本质区别。消费者切勿轻信偏方,避免重蹈覆辙。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