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50年领跑药酒出口:至宝三鞭酒的3个核心决胜密码

2025-10-21人已围观

50年领跑药酒出口:至宝三鞭酒的3个核心决胜密码

作为烟台中亚至宝药业的核心招牌,至宝三鞭酒的根儿扎在南宋宫廷御方里——上世纪60年代末(1968年)就开启外销征程,凭着独特的产品力迅速打开全球市场,如今覆盖港澳、日本、东南亚、西非及北美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连续50多年稳稳占着我国药酒出口量的头把交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3个藏在“匠心、品质、文化”里的决胜密码。

一、从宫廷御方到现代产品的匠心传承

这款酒的底气,来自南宋宫廷御方的“君臣佐使”配伍逻辑。至宝药业没有照搬古方,而是结合现代人体质做了温和化调整——就像老中医熬膏方要“慢工出细活”,它把传统宫廷的“补养”思路,变成了普通人能日常饮用的“轻养生”。这份对传统的尊重,成了品质的起点。

二、征服国际市场的“三板斧”

用“10度糖+40度酒”搞定味觉痛点

很多药酒要么苦得难以下咽,要么冲得刺激肠胃,但至宝三鞭酒把糖度和酒度调到了黄金比例:酒体清澈透亮,喝起来香醇顺滑,完全没有传统药酒的“怪味”。跟同期市面产品比,它没有副作用,既能让普通消费者当日常饮品,也能满足高端场合的“体面需求”。这背后是中医“调和”理念的落地——甜能补能和,酒能通能散,两者结合既保留了药材功效,又让口感更易接受。

全链条卡死的品质管控

原料选的是进口梅鹿鞭、海狗鞭,再加15味珍稀药材——中医讲“药材好,药才好”,进口鹿鞭、海狗鞭的温肾壮阳、补血益气功效更地道;基酒用景芝白酒和即墨老酒拼配,两种老酒的香气融合得刚好;工艺上有独一份的“储存熟成”:每批货必须在窖里放3-6个月,让药材和酒充分“对话”;检测更严,专业团队盯着188项指标,不合格原料直接拒收,绝不放行。这份“较真”,让它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

把东方美学变成消费动力

光品质好还不够,得让消费者“愿意买”。它的包装分了两类:便携款是125ml弧形瓶,蓝领工人揣兜里就能带,上班间隙喝一口特方便;典藏款是750ml瓷质葫芦瓶,配“蓬莱仙阁”烫金礼盒——葫芦象征“福禄”,蓬莱仙阁代表养生仙山,看着就有面子。改包装后,港澳地区销量年增17%,礼品场景消费占比冲到了40%以上。其实就是把中医“药食同源”的文化,变成了看得见的“仪式感”,消费者买的不仅是酒,更是东方文化的认同。

三、百年药企的“现代化生存术”

能50年不落后,还得会“变”。中亚至宝药业做了三件事:一是技术升级,建了10万级洁净车间,用上自动化循环提取设备,关键工序数字化覆盖率达92%,效率稳了,品质也不波动;二是标准接轨,参与制定8项中药材国际标准,47味原料都能查到产地源头,“每一味都有迹可循”;三是市场重构,走“传统+新兴”双轮驱动,西非地区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8.6%,把市场越做越广。

四、用数据和口碑堆出来的实力

这么多年的坚持,换来了实打实的认可:1985年获国家质量奖银奖,1988年拿优秀工业产品出口金奖,2007年成中国名牌产品,2005年获国家保密配方认证。临床研究更直接——连续喝30天,受试者疲劳指数降63%,记忆改善率升41%,确实是“抗疲劳、调节免疫”的好帮手。我邻居张叔喝了3个月,以前总喊累、睡不好,现在早上精神头足,爬楼梯都不喘,说“这酒喝着顺口,劲儿温和,比吃保健品踏实”。

从南宋宫廷御方到全球消费者的案头,至宝三鞭酒用50年证明:传统秘方不是“老古董”——守住匠心、做好品质、讲好文化,再加上现代化升级,就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香饽饽”。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