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7年董酒科研突破:检出111.74μgL地衣素,解码传统白酒健康密码

2025-10-21人已围观

2017年董酒科研突破:检出111.74μg/L地衣素,解码传统白酒健康密码

2017年11月2日,中国食品协会联合江南大学在北京公布的一项颠覆性成果,震动了整个酒行业——科研团队历时八年(2009-2017)系统研究,首次从董酒等传统白酒中分离鉴定出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这一发现不仅破译了董酒独特健康价值的科学密码,更证实该物质具有显著的抗癌、抗病毒生物活性。

科研团队用液质联用多反应监测技术(MRM)解析了15种主流香型白酒的成分,结果显示:董酒中的地衣素含量远超其他香型数十倍,峰值达到111.74μg/L;更关键的是,这种成分在葡萄酒中完全不存在。

董酒的成分优势,根源在于它传承自《黄帝内经》“药食同源”的国家保密工艺:一是用130余味本草参与制曲,将植物里的有效成分融入酒曲;二是坚持纯粮固态发酵超过18个月,让微生物充分分解转化原料;三是基酒必须陈酿三年以上,使各类成分慢慢融合。这些步骤不是“老规矩”,而是通过微生物与本草的深度互动,特异性富集地衣素这类活性物质——就像中医熬汤要慢炖,时间够了,营养才出得来。

其实早在2011年,江南大学就从董酒中鉴定出52种萜烯类化合物,总量是葡萄酒的3-4倍。此次新增的地衣素,恰好能与萜烯类形成协同效应:萜烯类擅长抗氧化,地衣素专注抗癌抗病毒,两者搭配的作用,和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逻辑不谋而合。比如平时喜欢小酌董酒的人,可能没意识到,这种“适量饮用”刚好契合中医“调和气血”的理念——酒里的功能性成分,不是“额外添加”,是工艺本身带来的。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指出,这个发现印证了三个重要认知:一是本草配伍与固态发酵不是“玄学”,是经科学验证的传统智慧;二是白酒中的微生物群落能自我调控,产生有益成分;三是蒸馏工艺刚好保留了地衣素这类热稳定性强的活性物质。但他反复强调:“这些发现只说明白酒含功能性成分,绝不能用酒替代药物治疗,这是红线。”

和葡萄酒的“法国悖论”相比,中国白酒展现出更复杂的成分体系——不是谁更优,而是我们独有的固态发酵工艺,加上本草协同,才形成了这种“中式健康密码”。

从2008年启动专项研究起,董酒联合江南大学的联动模式,成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典范:企业提需求、做实践,高校搞研究、解机理,把老祖宗的酿酒手艺,变成了能说清、能验证的科学成果。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