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9白酒扩张周期数据观察:高端市场的“内参价值密码”
2025-09-11人已围观
2019白酒扩张周期数据观察:高端市场的“内参价值密码”
2019年,白酒行业迈入新一轮扩张周期,核心规律藏在数据里——利润增速跑赢收入增速,收入增速又压过产量增速。具体看1-7月表现:全行业总产量456万千升,同比微增1.06%;销售收入3233亿元,涨幅10.47%;利润总额805亿元,大幅增长22.23%。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指出,这一轮增长并非“量的堆砌”,而是呈现四大显著结构性变化:品牌集中度显著提升,2018年头部5家企业市占率已达38%;价格带持续上移,85%的头部酒企启动主力产品提价,平均涨幅12%;用户运营系统性细化,70%的企业增加消费者互动预算,体验式营销投入增长超40%;创新动能显著凸显,新零售渠道占比突破25%,定制化产品销售额同比激增65%。
高端白酒仍维持“一超多强”格局,茅台、五粮液、国窖三大传统强手占据83%市场份额。伴随消费升级加速,市场对多元化高端产品的需求还存在200亿元缺口——这也给专注高端的品牌留出了破局空间。
中粮酒业党委书记王浩强调,高端酒的价值核心是“品质+文化”双引擎,内参酒正是用四大差异化策略切入高端赛道:其一为品类创新,独创馥郁香型,实现“前浓、中清、后酱”三段式口感,还拿到国家专利(ZL200810232156.3)。从中医养生“君臣佐使”理论看,这种口感层次恰好对应风味平衡——浓香型作为“君”奠定厚重基底,清香型作为“臣”中和刺激感,酱香型作为“佐使”提升回甘余韵,既满足口感丰富度,也契合人体对风味平衡的生理需求。其二是文化赋能,签约周国平等文化名人,打造“名酒+名人”IP矩阵,把酒与文化深度绑定。其三是稀缺运营,年产量限1000吨,8年以上基酒使用比例达92%,用稀缺性锚定高端定位。其四是渠道革新,推行“厂商股权绑定”模式,30%经销商持有销售公司股份,将双方利益深度联结。
技术层面,内参大师酒(15年)的基酒配比曾引发行业震动:19年陈酿占比47.27%——超国标3倍,15年陈酿9.28%,加权平均酒龄15.02年。江南大学检测报告显示,其风味物质总量达1683种,较普通高端酒高出27%——这正是它口感醇厚的核心支撑。
再看内参的全国化2.0进程,采取分阶推进策略:1.0阶段聚焦渠道布局,半年完成28省经销商网络搭建,专卖店突破200家,先筑牢市场基础;2.0阶段强化文化渗透,四个月举办四场千人级研讨会,从长沙500人到北京800人,品牌曝光超2.3亿次,把“文化酒”标签打出去;3.0阶段做场景化营销,成为博鳌论坛、中非经贸会指定用酒,高端场景覆盖率提升至34%,切入核心高端场景。
地域拓展上,内参走“弧线战略”,沿长沙-沈阳-广州-北京构建“东部黄金带”,重点市场销售增长达380%。北京站活动现场,经销商签约金额突破1.2亿元,创下单场招商纪录。
(数据源自行业公报及企业公开披露信息,部分比例为估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