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2025年“量子”营销陷阱调查:投诉量年均增217%,监管重拳拆穿伪科技骗局

2025-09-16人已围观

【2024-2025年“量子”营销陷阱调查:投诉量年均增217%,监管重拳拆穿伪科技骗局】

“疑难杂症靠量子?”这句原本的网络热梗,如今成了不法商家收割消费者的“套路密码”。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报道,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近三年涉及“量子+”概念的消费投诉量年均增长217%;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专门发布警示,直指市面上流通的量子护肤品、量子床垫等产品,本质是用科学名词包装的虚假宣传。

全品类渗透的“量子+”骗局,藏着科学原理与商业话术的巨大鸿沟。中科院物理所专家明确指出,量子效应的显现需要极端条件——要么是-273℃的超低温,要么是强磁场这类特殊环境,日常的生活场景根本不具备触发量子特性的基础。换句话说,那些贴着“量子”标签的商品,其实就是普通产品套了个科学噱头,宣称的“高频能量场”“分子重组技术”,没有任何实验数据能支撑。就像有位消费者花4万元买了量子床垫,商家说能治腰痛,结果用了三个月症状毫无改善。从中医角度看,腰痛多与肝肾亏虚、经络瘀阻有关,正规调理得靠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或艾灸,哪是“量子能量”能解决的?这种“量子治病”的说法,本身就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逻辑。

针对这股伪科技歪风,监管部门已系统性亮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专项执法数据显示,全年查处量子概念虚假宣传案件1321起,涉案金额超2.3亿元。典型案例里,有企业虚构“量子医学”资质,通过会销骗中老年人;还有商家把普通枕头包装成“量子助眠枕”,宣称能治失眠,被消费者举报后查实虚假宣传。监管部门特别提醒:真正的量子技术目前仅用于通信加密、超导计算等尖端领域,民用化产品还在实验室阶段,根本没到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程度。

普通消费者该怎么防?记住这三点:首先,警惕“包治百病”的话术,正规医疗器械都有“国械注准”标识,别被“量子”幌子蒙了;其次,要求商家出示CMA认证的第三方功效证明,没有这个,“疗效”就是空口白话;最后,保留好交易凭证——电子订单、支付记录都是维权关键证据。

说到底,“量子”不是营销工具,科学容不得虚假包装。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就是要戳破伪科技泡沫,让消费者不再为“概念”买单。(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告、中消协消费警示)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