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成都四院“戒酒芯片”术后追踪:16年重度酒依赖者日均3斤白酒摄入归零

2025-09-17人已围观

2025成都四院“戒酒芯片”术后追踪:16年重度酒依赖者日均3斤白酒摄入归零

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中心,40岁的苏虹(化名)正慢慢找回没有酒的生活——这个有着16年酒龄、曾经每天要喝1到3斤高度白酒的重度酒精依赖者,今年1月接受了腹部皮下植入10枚“戒酒芯片”的手术,如今已经连续3个月零饮酒。她跟主治医师赵米娜说:“现在闻到酒味就反胃,应酬时抿一口都头晕恶心,曾经的‘心头好’现在跟白开水似的没滋味。”

像苏虹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全国范围内,惠州钟先生(酗酒7年)、慈溪张师傅(30年酒龄)、成都何晶(16年饮酒史)等200余例植入者,术后复饮率均低于10%。临床数据更直观:该技术让重度饮酒天数平均减少67%,每日饮酒量下降54%。

被大家叫做“戒酒芯片”的装置,其实是10粒总重0.5克的盐酸纳曲酮缓释微球——大小跟黄豆差不多。医生通过1到2厘米的微创切口,把这些微球植入患者腹部皮下,之后它们会以每日0.1mg/kg的恒定剂量,持续释放150天。这款“芯片”的作用直击酒瘾核心:作为阿片受体阻断剂,它能精准阻隔酒精刺激身体产生的β-内啡肽,从而切断多巴胺释放的“奖赏回路”。简单来说,原本喝酒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都没了,饮酒从“忍不住想喝”变成“喝了也没意思”。更关键的是,相较于需要每天服用的口服剂型,这种缓释微球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40%提升到了95%以上——不用每天记着吃药,也就少了漏服导致复饮的风险。

不过,这疗法有严格的准入门槛。成瘾医学中心主任赵米娜透露,每天接到数十例咨询,但近半数人不符合条件,得过“三道评估关”:第一,必须确诊为酒精依赖综合征(符合DSM-5诊断标准);第二,肝功能得达到Child-Pugh A级;第三,凝血酶原时间不能超过14秒。此外,3个月内有过阿片类药物使用史的患者也不能做。以苏虹为例,术前她得先接受7到10天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替代治疗,等戒断时的震颤、幻觉等风险解除后,才能进入手术流程。术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得配合每周1次的认知行为治疗、每月2次的家庭心理干预——毕竟芯片解决的是生理依赖,心理上的“心瘾”还得靠这些干预慢慢调整。

从费用上看,这疗法也更有性价比。单次植入的材料成本是1.8万元,但传统疗法患者年均要花3到5万元用于反复住院。数据显示,2020到2024年,这家医院酒精依赖患者的复饮住院率是9.25%,而芯片植入组至今保持着零再入院的记录。当然,也有禁忌症:肝功能Child-Pugh C级、妊娠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者都不适用。而且术后要是强行喝酒,会引发剧烈头痛、呕吐等戒断反应,还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这不是“考验意志力”,是身体真的受不了。

跟传统疗法比,“戒酒芯片”的优势更明显。传统治疗分三步:先7到10天住院用劳拉西泮脱瘾,再连续6个月吃每日50mg的口服纳曲酮,最后配合心理行为干预。但这种疗法的半年复饮率高达60%到80%,主要原因是39%的患者会漏服药物。而芯片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血药浓度波动幅度小于5%(口服剂型的波动能达到300%),还消除了肝脏首过效应,肝脏的代谢负担减轻了70%,治疗中断的风险下降了82%。皖北地区的首例植入者李先生,有20年酒龄,术后4小时就出现了酒精厌恶反应,正好说明了这技术起效有多快。

其实,我们得先清楚酒对身体的伤害——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酒精能直接导致肝硬变、食管癌等61种疾病。我国人均年饮酒量6.7升(略高于全球均值6.2升),但因酒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每年超过70万,居全球首位。从神经学角度看,长期酗酒会让前额叶皮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