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两瓶药酒牵出三宗“罪”:10万估值背后的野味养生致命误区

2025-09-20人已围观

2025年两瓶药酒牵出三宗“罪”:10万估值背后的野味养生致命误区

2025年4月,广东某镇一场“市监+公安”联合突击检查,端了个藏在地窖里的“野味药酒窝”——两瓶泡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眼镜王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鸮形目鸟类(猫头鹰)的药酒被查扣。更让人揪心的是,猫头鹰羽翼完整疑似活体浸泡,而涉案的眼镜王蛇体长2.3米、猫头鹰翼展1.5米,都是成体保护动物。店主邓某交代,自己长期受腰椎间盘突出困扰,轻信“以形补形”的偏方才冒险泡制。

顺着线索深挖,执法人员在邓某关联农场又发现活体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目前,邓某等人已因涉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起案件撕开了“野味药酒”的三重伪装:

第一重,“以形补形”是没科学依据的致命迷信。医学研究早证实,动物源性成分泡酒存在蛋白质变性、毒素残留风险,比规范中药材更易引发健康问题。淳安县徐某曾因喝黄蜂酒引发过敏性休克,安徽有人过量用穿山龙泡酒导致肝肾损伤——这些案例都指向:野味泡酒不仅不“养生”,反而可能要命(参考《中国中药杂志》2023年第5期《动物药酒安全性风险评估》)。

第二重,野味背后藏着病毒“炸弹”。近三年动物源性传染病数据显示,63%的人畜共患病源自动物非法交易。这次查到的眼镜王蛇,体表竟检出多种耐药性菌株——这些看不见的病原体,随时可能突破人体免疫防线。

第三重,违法代价远超“治病”的期待。云南周某运输云豹头骨涉案24万元,最终获刑二年缓刑三年;陕西彭某购买野味被罚款7400元。而根据法律规定,运输、交易保护动物制品价值超10万元即算“情节严重”,量刑基准是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案中,眼镜王蛇、白鹇均为附录Ⅰ、Ⅱ级保护物种,单是制品单价就评估超5万元/千克,叠加起来必然触及“严重”标准。

法律的红线其实从未模糊——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四条及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这类行为既要受刑事处罚,还要承担高额罚金,没有侥幸空间。

为了堵住漏洞,各方已在行动:执法层面,“市监+林业+公安”三方联动机制见效显著——2024年专项治理数据显示,该模式让违法交易检出率提升47%;公众认知上,83%的违法者因“治病养生”误区犯事,石泉县的“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就用真实案例戳破了“野味能治病”的谎言;行业监管上,药酒企业必须执行《药用动物原料备案制度》,原料追溯率达100%才能上市,从源头卡住非法原料入口。

从昆明周某的云豹头骨,到广东邓某的蛇鸮药酒,这些案例都在敲警钟:偏方治不了病,只会毁了自己。想祛病延年,还是得信正规医疗——别为了一个没根据的偏方,把自由和健康都搭进去,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