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1年顺义“御医传人”养生骗局:46万拜师费背后的司法认定与行业警示

2025-09-20人已围观

2021年顺义“御医传人”养生骗局:46万拜师费背后的司法认定与行业警示

2021年5月5日午后,北京顺义某度假酒店会议室里,51岁的熊某正站在投影屏前,用“观音托梦指引”“御医第七代传人亲授”的话术给20余名学员灌输“通灵养生法”。玻璃门外的民警早已待命——这场包装成“传统养生培训”的聚会,最终以熊某涉嫌虚构身份诈骗46万元被警方控制收尾。

拜师费里的骗术套路:5个头衔与3层心理控制

33岁的海归硕士刘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46万“拜师”学养生,最后换来的只是几盒用蜈蚣、蝎子研磨的药丸。他的转账记录清晰显示:4月15日支付31万元“拜师费”,4月28日又追加15万元“采药工钱”——这些钱全落入了熊某的口袋。

熊某的骗术早有预谋:先给自己安上“观音第八代弟子”“御医第七代传人”“古方传承人”等5个光鲜头衔,用“我有通灵护法能帮你扫除孽障”的宗教话术建立心理依赖,最后画下“跟着我能赚十倍千倍回报”的大饼,一步步让学员主动掏钱。而所谓的“养生服务”,不过是他用廉价药材拼凑的“安慰剂”。

司法认定:虚构身份、封建话术与金额异常的三重铁证

顺义区人民法院2021年12月27日的一审判决,从三个核心维度钉死了熊某的诈骗性质:

其一,身份完全是编的——熊某家族没有半点行医传统,“御医传人”“祖传医术”都是他凭空捏造的;

其二,手段违背医疗常识——他不用正常的望闻问切,反而用封建迷信替代诊断,本质是利用学员对“传统养生”的信任实施精神控制;

其三,金额远超市场合理水平——北京中医理疗市场当时收费在200-500元/次,46万元的“拜师费”明显不符合正常服务定价。

有意思的是,警方冻结熊某账户时,里面还有31万元未动用——这跟典型“骗钱就挥霍”的诈骗不同,但恰恰说明他是系统性设计骗局:没动钱不代表没非法占有,只是想留着继续骗更多人。

二审争议:拜师费算不算“骗取财物”?

熊某的辩护团队在二审提出三大抗辩:刘某是金融从业者,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1万元是中药材料加技艺传授的对价;没转移赃款说明没有非法占有故意。

但这些理由站不住脚——就像2024年安徽实习律师诈骗案里,法院不会因为受害者是从业者就否定诈骗性质,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虚构事实”。本案中,熊某的“御医身份”“通灵话术”“十倍回报”全是假的,哪怕部分学员承认他会基础推拿,也改变不了“用虚假身份骗大额资金”的本质。

行业里的“养生骗局”:17.3%的年增长与34.6%的传统概念滥用

翻查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2019-2024年养生保健领域诈骗案年增长率达17.3%,其中34.6%都涉及“传统医学”概念滥用。熊某的“证件缺失+话术包装+心理控制”模式,跟2024年江苏货车司机伪造事故、冒充电商高管的诈骗案,本质是同一类犯罪——用受害者熟悉的“信任场景”(比如养生、职业身份)降低警惕,再实施诈骗。

这些年,司法系统对这类案件的打击越来越严。对比2015年黑龙江类似案件判缓刑,本案的五年实刑,明显体现了对“精神控制型诈骗”的从严惩戒。

说到底,真正的传统养生讲究“辨证施治”,得看体质调方案,哪有上来就搞“通灵扫孽障”的?熊某的“御医传人”身份,既违背中医传承的规矩,也触碰了法律的底线。这场46万的拜师费骗局,撕开了“传统养生”背后的诈骗黑幕,也给所有打着“非遗”“祖传”旗号敛财的人敲响了警钟。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