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成德眉资散装酒类标识新规征求意见:三大核心变化解决标识混乱
2025-09-20人已围观
2025年成德眉资散装酒类标识新规征求意见:三大核心变化解决标识混乱
最近想给家里买散装白酒,或在餐饮店打杯泡酒的朋友注意啦!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地市场监管部门10月27日联合发布《成德眉资地区散装白酒标识规范(征求意见稿)》《成德眉资地区餐饮自制泡酒标识规范(征求意见稿)》,正面向公众征集意见,瞄准的就是散装酒类市场长期存在的“标识不清、宣传误导”问题。
这次新规有三个最贴近消费者的核心变化。第一是彻底禁了功能暗示宣传——不管散装白酒还是餐饮泡酒的标签,都不能有半点儿“治风湿”“补肝肾”“增强免疫力”这类明示或暗示保健、治疗功效的内容。之前有些商家爱用这类标签吸引顾客,可散装酒本质是食品,不是药品,这波禁令直接断了误导性宣传的路。第二是溯源信息必须“戳破朦胧感”:餐饮自制泡酒得写清“泡制日期+基酒生产批号”,散装白酒要公示生产商全信息+产品配料(比如用了东北高粱还是四川小麦、水源取自哪里),万一喝出问题,顺着这些信息能快速找到源头,比以前“本地小作坊酿造”的模糊表述靠谱多了。第三是标识长得“规规矩矩”:新规统一了字体大小、张贴位置——关键信息得用至少12号字,贴在瓶身正面显眼处,不像以前有的字小得要眯眼凑上去看,有的藏在不显眼的角落,消费者不用“找半天才能看清”。
值得提的是,这是成都行政区域内第一次针对散装白酒和餐饮自制泡酒出专项标识标准,还搞了“差异化监管”:餐饮自制泡酒除了基础的酒精度、泡制日期,还得按“原料名称+添加量”列清楚所有材料——比如用了宁夏枸杞50克、吉林人参10克,都得明明白白写上;中药材更不能用“野参”“山芪”这类俗称,必须用“人参”“黄芪”这样的规范学名。其实从中医“药食同源”角度讲,很多人爱泡药材酒,但搭配和用量很讲究——比如有人想喝人参酒补元气,可不知道自己喝的酒里加了多少人参,反而可能过量。这次新规把原料和用量写清楚,也是从大家健康出发,让大家“喝得明白,喝得放心”。
要是你想提意见,有两种方式:发邮件到yang62mq@163.com,标题得带“《散装白酒/餐饮自制泡酒标识规范》意见”;或者寄纸质信到成都市武侯区致民东路6号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监管处(邮编610061),信封上也要注明规范名称。
这次四地联动改标识,就是想把散装酒的信息“摊开了说”——以后买酒不用猜功效、找源头,抬头就能看清关键信息,喝得更踏实。
相关文章
- 2025年成德眉资散装酒类标识新规征求意见:三大核心变化解决标识混乱
- 2025年中药调酒调查:127%增速背后的养生真相与41%超范围风险
- 2025实测:47%咬钩率提升的秋末冬初大板鲫酒米炮制全攻略
- 2020年便利店跨界样本:罗森×猛点酒“酒吧店”3个月客流涨35%的底层逻辑
- 2014年酒类市场分化:啤酒保健酒韧性凸显,黄酒米酒待破局
- 2025成都父亲节微醺地图:3处酒境里的父子对话密码
- 2025年春分酱酒数据手册:韬天下铁皮石斛酱酒的风味密码与养生双逻辑
- 2025年两瓶药酒牵出三宗“罪”:10万估值背后的野味养生致命误区
- 2025“净网行动”数据警示:足疗养生店的“技术伪装”套路与避坑指南
- 2022-2024年职业打假案驳回率升至52%:一起冬虫夏草酒“知假买假”案的裁判逻